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三立足、三注意”,助力高会业绩提升

徐剑锋 / 2022-04-16
文字 正常
  • 标签:
  • 高级会计师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作者:赵国蓉 徐剑锋

     

    作为财务人,我们或许都会有这种略感委屈的时刻:明明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单位的每个部门每项工作仿佛都有财务的影子,但到了总结业绩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今天我就教大家通过“三立足、三注意”法,从平凡的工作中总结提升业绩。

     

    三立足:立足本职、立足服务、立足价值

    一是立足本职。作为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你的单位主体要搞清楚,特别是那种集团子公司结构的,单位介绍模块一定要搞清楚主体。集团如果知名到如雷贯耳的程度点一句就可以了,如果放弃自己公司立场对集团大书特书的话,不仅评审人员迷惑,恐怕领导也会对你有想法。当然,你可能曾经参与了集团的某项工作,也包括参与的一些社会工作,这些是可以写的,但是呢,不能占太大的篇幅,那毕竟不是你的本职工作。其次呢,业绩的角度要注意。现在都讲究业财融合,财务渗透业务可能是非常的多,但是不代表你在做业绩的时候要把那个业务方面介绍得太多,那些对于你的工作来说只是背景资料。举个例子,单位可能承接了某项重大科研项目,这个项目可能对国计民生都有重大的影响。可是对于一个财务人员来说,你的业绩是在这个项目的财务管理中你做了什么贡献,而不是把这个项目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写了一大堆,然后自己做了什么一笔带过。

    二是立足服务。财务作为单位的支撑岗,做好服务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很多人觉得业绩不好提炼,可能是因为服务工作的特点是随时随地、体察入微,似乎很难有创新。但其实不尽然。举个例子,我们或许都曾经做过资料整理,有的是为了配合审计,有的可能是领导某个决策需要。有的人呢,可能就是简单的拍个照,然后把零散的电子资料直接发送给需求者。而站在需求者的角度来看,拍照或扫描生成的电子档资料是随机命名的,不点开是看不出具体内容的,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一个好的服务者,他首先需要把这个零散的电子资料按照管理需要重新命名,重新理顺分类整理。再进一步他可能还会运用一些专业的工具,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分析。你看这种更高质量的服务就是业绩。这个业绩的核心是按照管理逻辑进行优化整理、结构化分析。还比如,同样是制度推行,有的人直接在单位的电子平台上发一个制度文件就完事儿,有的人可能会把制度按照业务相关转换成流程图,而且发送的时候不是打包文件发送,而是截图展示。你看这就是一个制度可视化的操作,是不是服务的逼格立刻上来了。其实,我们总在讲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什么,就是以我的繁琐换你的轻松,把握这个原则就能够在平凡服务中做出创新。

    三是立足价值。财务一般不直接负责经营,但不代表财务不追求价值。财务的价值不在于亲自上阵,而在于不可替代的专业性。比如说对于税法的理解,一般的业务人员可能是一种线性思维,收入多少钱交多少税。而具备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则可以多维度去把握税法:某条税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政策导向是什么,是不是可以引导业务往这个方向优化;一条具有选择性适用的税法条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可以适用最优选项,是通过核算的细化还是通过比率的优化;某条税法的解释不是很清晰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或者增强申报资料的可信度来引导税法向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解释等等。可以说,财务的价值是贯穿单位经营和管理全流程的。决策阶段可以通过专业的分析引导收益风险最低的决策产生,实施阶段可以通过专业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推进决策更高效的执行,评价阶段又可以通过绩效工具的运用及全流程数据的复盘来进一步优化决策和管理逻辑。这样,你还会觉得业绩不好写吗?

     

    三注意:注意布局、注意聚焦、注意逻辑

    一是注意布局。一份业绩报告的重点是业绩,大概要占到2/3篇幅以上。因此基本情况介绍部分以要式结构为主,按需要说清楚即可,不需要发挥太多。特别有亮点的地方,比如说单位在某个领取得了突出成就提一句就可以了,毕竟那些成就不是你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咱谦虚一点。具体到业绩部分,注意业绩的分类逻辑,可以按财务工作内容分类,就是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这些,再加涉及全部门的内控和信息化。你说我还有绩效管理,可以啊,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一个环节嘛。还有如投融资啊、专项资金管理啊,也可以把它们归并到项目管理中。总之,不建议业绩项目太多,6个左右最适宜。当然,如果你负责的具体事项比较重大,也可以按事项来分类,如公司IPO、重大开发项目税收筹划等。同样要注意业绩项目不要过多,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太多的话或者是你每一项业务都涉入不深,或是你的业绩有水分。

    二是注意聚焦。聚焦到体现创新、体现专业性、体现价值的业绩上。这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业绩的选择,如果你仅仅是按流程审核凭证、出报表、做决算,我觉得没有写的必要。另一方面你要注意业绩的叙述角度。同样是牵头上线一个信息化的项目,有的人可能这样写:董事会某年某月决定要上线一个什么项目;某年某月某个公司承接了项目开发;某年某月项目建成上线了。这种叙述是一种记叙文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中看不到牵头人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而如果是写业绩的话,那我可能是参与了这个董事会的讨论,我怎样从这个专业的角度去优化这样一个决策,或者说是去促成这样一个决策;在建设的过程中,我又是如何发挥这个沟通协调的作用,把管理需求和系统功能是怎样关联起来的;到推进上线,我可能还要负责关键用户权限的设置,内嵌一些内控的措施,组织一些培训等等。

    三是注意逻辑。这一点我想聚焦到某一项具体的业绩上来说。一般来说,我们比较习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阐述业绩。开头阐述背景,揭示主题。背景一笔带过即可,重点是体现和业绩的因果逻辑。揭示主题不需要含蓄,直接点明即可,比如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本人作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主持上线了某个系统。分的部分是我们业绩的重点,也就是我们在这个工作中的具体贡献。一般可以按业务流程或工作内容分项阐述,如在预算管理的业绩中,可按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的顺序逻辑阐述。也可按优化了管理体系、规范了预算模板、上线了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建立了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机制等并列逻辑阐述。收尾部分当然就是阐述取得的效果,这里建议多用数据说话,体现专业性和可信度。

    总之,以上提到的“三立足三注意”和一些具体的做法,我们也可能工作中一直在做,只是没有去总结,也可能呢,我们暂时没有想到去做。我今天的讲述就是希望对大家不论是日常工作的提升还是业绩的提升都能有所启发!

    徐剑锋老徐说会计

    作者
    • 徐剑锋 会计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技师、CRMA,广东省第一批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管理会计方向),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十年会计实务经验。
      在《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会计之友》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专家多次受邀参与《中国会计报》、《财会信报》的专访、时评。
      擅长企业治理、公司运营、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