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浑水公司做空瑞幸咖啡的研究报告,看看审计人都怎么说...
前几天浑水公司做空瑞幸咖啡的研究报告被发布在各个网络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浑水的研究报告也点燃了审计人、风控人等的兴奋点,很多人也都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这两天,又有美国公司看空爱奇艺的新闻见诸于网络,也可会引起大家的讨论。
“内部审计思想”公众号也凑了个热闹,从浑水公司的研究报告提炼出一些与审计相关的方法和手段,引发了一些同仁的留言。我们先来看看大家怎么说的:
风清扬:
有些审查方法,如果不是对这个咖啡行业有深刻理解,如果不是一家大公司动用这么多资源,一般审计机构是学不来也做不到的。推测是某大咖啡连锁企业的内外部审计团队。
朱旭东:
关键是匹配投入和产出是否超级划算,否则,小命都没了还学个毛线?
无用工不是会计师的都不会去干的。
葉小卡:
哪来的时间?把客户的账整清楚就用尽洪荒之力了。
Sunshine ????:
看的出来这家审计公司特别有实力,经验,制度都跟得上,合伙人肯定是个很用心的人。其实这些审计方法都不是太难的,就是有的时候审计所要考虑成本效益,不能也做不到挖得太深。我觉得还是国家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吧。其实为公众服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Tent:
审计做不到用这样的资源投放量去做舞弊调查的(如果真的有必要,这单赔钱的生意果断是不接了)
Ray:
浑水的报告,为了有说服力,累计了大量数字,成本费用高。某些审计人说我们没时间没成本做同样的事。但是,臭鸡蛋尝一口就知道,派几个助理或实习生,各去一个门店蹲一天ok吧?
本部长:
不是视野和方法的问题,本质还是利益的问题。
奥巴牛:
内审人员首先应具备的是对事项快速准确的判断,即鸡蛋是好的还是臭的。事情定性准确,你的预警职能就履职到位了。若高级管理层有兴趣知道鸡蛋变坏的根源,损失程度,内审人员的资源就有保障,十八般武艺尽可使用。如果对此没有兴趣,尽到把哨子吹响的职责,项目也就结了了。
判断一件事的对错远用不着十八般武艺。就看它的流程,以及对准则的执行情况。若不符合流程,有违准则,则事出反常必有妖。遇事先用上十八般武艺,资源浪费,旷日持久,没有定性结论,不大容易得到管理当局的支持。
这一点,学浑水公司就好。瑞幸的业绩把常人的眼亮瞎了,就有妖,这个可能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浑水觉得有油水,才值得动用1万多个小时去搅浑水。浑水也有失败的时候,那就是事项的对与错判断失误了。十八般武艺用的越多,亏损越大。当年的刘姝威,一个搞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研究员,并不具备太多的财务知识,就能发现蓝田的猫腻。六百余字的内参,打垮蓝田。
......
从大家发表的看法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说:受资源的限制,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很难像浑水公司那样调查得那么深入。还有一部分看法是:即使受到资源的限制,审计人也应该保持职业敏感性,异常现象通过一般知识也能判断出来。
我们不能轻易判断哪些观点就是错,哪些观点就是对的,因为每一种观点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环境里、不同的时间阶段、在不同的价值观下形成的。浑水公司不是圣人,他们那么详实的研究报告,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的结论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每位审计人和每个审计部门也都是朝着价值最大化努力的,当然每个人对价值的理解不同,实现价值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无论怎样,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封闭起来,也不要任何都站在自己观点去评判不熟悉的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才会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