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说话没错,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数据说的话
有人说,会计、审计工作就是要“让数据说话”、“用数据说话”。其实上,用数据说话的不仅是会计、审计工作,其他的管理工作也需要“用数据说话”。计划经济时代,不少投资项目完工之时,便是停工之日,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领导“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拍板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也是依靠数据和事实(证据)来判断,“信仰来源于证据和论证”。高质量的数据就是有力的证据。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数据说的话?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面对同样的数据,同一时点上不同的人因分析视角不同,运用的分析工具(框架)不同,因而分析深度也不同,从数据中听到的也是不同的内容。
有人作过统计,沃尔玛(Walmart)在20世纪70年代的流动比率曾高达2.4,而到2006年只有0.9左右,2010、2011年的流动比率又略微下降,分别为0.86和0.88。表面上看,数据好像在说,沃尔玛的短期偿债能力在下降,财务风险加大,如果你还学到过所谓流动比率2:1为好,速运比率1:1为好的经验法则,你会更加担忧它的短期偿债能力。
事实呢?在当时的情况下,消费者刷卡购买商品2-3天后,信用卡公司就必须支付现金给沃尔玛,但沃尔玛对于供货商则继续维持商业交易最快30天付款的传统。由于现金来源充裕,所以沃尔玛不必保留太多的现金;并且,公司在快速增长中,有效地控制了应收款和存货的增长速度。流动资产增长慢而流动负债增长快,流动比率自然下降。
另一家全球著名的公司凯马特(KMART),2000年的流动比率高达12.63,也就是说,1美元的流动负债,有12.63美元的流动资产作偿付保障,表面看来,这是多强的短期偿债能力!但就在2002年1月,这家有着103年历史的公司依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因为,2000年遭遇危机后,供应商要求以现金取货,或大力收缩对凯马特的信用额度或期限。公司应付账款快速减少,其他不变的情况下,流动比率自然增高。
所以,我们不能光听数据表面说的话,不论就财务论财务,就某一方面的数据就轻率下结论,还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情况来分析,才能正确理解数据说的话,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再如,一家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好还是不好?这需要看从那个角度来评价。如果从供应商(信用提供者)、银行(贷款提供者)角度看,这家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越好,因为供应商的应收款或银行的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就有坚固的保障。但如果从股东角度看,这未必是好现象,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意味着企业有较多的资金占用在无效益或低效益的资产上,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上面,而资产与收益关系的基本原理是: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成反比关系。所以,从股东角度看,高的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并非好事,股东们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每股收益、ROE及其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
所以,同样数据说的话,从不同角度听,含义就大不相同。如果你是公司CFO,听数据说话的角度站错了,问题就会很严重。试想你向公司CEO、向董事会,甚至向公司股东会沾沾自喜地汇报说,公司的流动比率远高于行业平均、远高于竞争对手、远高于标杆企业时,后果会怎样?
再如,这些年国资委一直都很重视用经济增加值(EVA)指标来考评央企,相对于会计利润,EVA考评有改进。在EVA考评方式下,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债务资本的成本,还要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但EVA指标本身也有很重大的缺陷,让我们看看2010年央企的EVA排名(最后几年央企EVA数据未公布)。
对于这份数据所说的话,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含义,《投资者报》认为,EVA排名越靠前,公司管理就越佳;而我则更看重企业的ROIC(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投入资本的收益率,分子是税后净经营利润NOPAT,而不是净利润)。并且,我认为,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能单看某一个、某一类指标,必须联系行业分析、战略分析、趋势分析等来进行。即使要用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来考评,内在价值或市值指标也比EVA指标要好得多。
最后再用一个例子来颠覆下你的观念。请看下表:
在2011年以前,苏宁也一直是盈利的;而京东呢?自2003年从事电子商务以来,就一直亏损(EVA负更多,因为还要净利润还要减去股权资本的成本)。有的人仿佛听到上述数据在说:京东财务风险太大、太大,京东在毁损价值、毁损价值……;而我在2012年,就听到数据在说:苏宁,你这样和京东竞争,不是在作死么?(参见公2016.9.6众号文:财务分析的力量)。
结果呢?
2011年,苏宁(线上+线下)的销售收入是京东的4倍多(939/211),而到2015年(仅4年的时间),京东的收入已远高于苏宁(1813/1355)。若单论线上的销售收入或GMV,苏宁易购与京东更不在一个档次,天猫的市场份额超50%,京东27%左右,苏宁3%不到。
两家公司的市值也差别很大。苏宁云商:1044.59亿人民币(2016.11.24);京东:352.96×6.9=2435.42亿人民币(2016.11.23)。
一个京东的市值大于两个苏宁。
你可能想不到吧!
让数据说话没错,关键的我们如何正确地理解数据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