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为基础 商为方向 税为特色
我目标拥有的知识结构概括起来是“法为基础,商为方向,税为特色”,这是我刚参加税务工作时就确立的。
我本科学的是法学专业,对法律拥有很深的感情,也习惯于法律的思维与模式,私法领域则是法律中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选择税法,既因为税收实体法与私法有着紧密的关系,更因为自己是税务机关的公务员,在政策法规部门从事案件审理、复议应诉等工作,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无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税收本职工作。在过去几年,我一直以这样的目标整理书单,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特别是获得公职律师、注册会计师与税务师资格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系统阅读,我感受到自己在逐步建立起这样的知识结构,也感受到自己在税收政策法规工作中的进步。
但在与身边师友的交流与写作过程中,我仍然感到自身专业深度的欠缺,因此2016年的读书计划,仍会以法律、税务、会计等专业书籍为主。与前两年不同,在有了一定基础后,读书方向会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完善自己的整个知识体系,即拓宽基础,如国际税收、大企业税收管理方面,因为随着岗位的变化,这些也变成了工作内容之一。目前,我已经购买了刘剑文教授主编的《国际税法学》、陈延忠博士所著的《国际税收协定解释问题研究》、罗伊·罗哈吉撰写的《国际税收基础》等相关书籍。
二是在某些领域希望有所深入。税法浩瀚复杂,难以面面俱到全部精通,选择某些领域深入学习,希冀有所突破是较为现实的选择。由于自己长期从事公职律师工作,税收执法领域一直是所关注和熟悉的重点,因此,江苏省地税局编写的《税务稽查典型案例评析》、刘兵律师所著的《税务稽查风险提示与防控策略》、熊伟教授所编的《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的理解与适用系列等书籍列入了今年的书单。在注册会计师考试过程中,我也对企业重组税收业务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该领域,雷霆所著的《企业并购重组税法实务:原理、案例及疑难问题剖析》与《美国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税收制度研究——原理、制度及案例》等重组税务的介绍书籍会是阅读重点。此外,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等在税收领域的应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数据时代》、阿里研究院所著的《互联网+ :从IT到DT》等业内经典书籍,以及自己在MBA学习期间保留关于互联网革命的重要教材,也会做选择性阅读。
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是我个人的爱好,《耶路撒冷三千年》《日落共青城》《从晚清到民国》和《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等“闲书”会是调剂生活的最好伴侣。
读书是知识输入,写作则是对知识的总结和输出。2015年和系统内几位师友一起创立了“税草堂”微信公众号,更有幸在《中国税务报》开设了同名栏目。通过读书,在自己有所得的同时能够分享所得,能够和各位读者、师友共同进步,这同样是读书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