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经济可以内循环,但内部审计千万不要内循环

布织道 / 2022-03-12
文字 正常
  • 标签:
  • 内部审计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文章和讨论很多。据说,总书记在7月21日企业家座谈时指出:“国内循环为主,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关于什么是经济”内循环“,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姑且从字面意思理解:经济内循环就是面对日益复杂、不确定、甚至艰难的国际形势,通过扩大内需,摆脱对对外贸易的过度依赖,使国内经济通过良性循环而走上增长和发展的道路。

     

    本文不想去讨论经济的内循环,这留给经济学家、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来解释,我们只是想提醒:内部审计千万不要内循环。

    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监督手段。之所以叫内部审计,是因为存在于组织的内部,它与存在于组织外部的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有较大的区别。虽然是内部审计,但审计部门要对其外部,也就是组织的各个经营管理单位开展审计,内部审计的成果也是拿到审计部门外部来运用的。我们看到,不少审计部门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理由,常常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好像走上了一条内循环的道路。

    内部审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但如果审计部门将内部审计工作做成内循环,审计结果就不能成为审计成果,或者只能创造少量的价值,或者只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内部审计的内循环,是指从制定计划、方案到审计实施,再到出具报告,再到绩效考核,更多地以审计部门自己的标准、方法来评价工作的好坏,而更少地与外部发生联系。例如,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只是依据其审计发现问题数量多少、涉及金额大小、违规水平高低,而不去看审计发现问题后,能否促进被审计单位或整个组织内控水平的提高。

     

    从审计部门自身的管理来说,需要实现闭环的管理,但对审计部门的发展和价值创造来说,更多地要依靠外循环。

    审计成果需要外循环。审计成果到底是不是成果,不是审计部门自己决定的,而是审计部门的外部,包括董事会管理层、被审计单位等等。如果审计发现问题停留或分散在各个审计报告中,引起不了报告阅读者的重视,不能促进被审计单位或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审计成果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审计成果通过外循环,使更多的审计成果向外输出,同时也及时获取外部的反馈而使审计部门改进工作方法,实现更有针对性地”产出“。所谓循环,是把审计成果创造出来“销售出去”,而使审计部门获得发展的资源,从而开始“再循环”。审计部门一方面向外输入审计产品,另一方面,需要及时接收外部的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审计方法、调整审计定位、拓展审计领,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

    信息资源需要外循环。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越来越依靠信息资源来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筛选,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疑点范围和审计线索。内部审计不仅依靠组织的信息系统来获取数据,还要通过自己的审计信息平台来处理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到有价值的数据。审计部门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信息资源,还把自己经过分析、提取、加工后的信息资源输出出去,来帮助各经营管理单位提升风控能力。如,审计部门通过自己的审计预警系统运行出的风险预警信息不只是用于审计检查,还可以分享到其他部门或单位,来共同防范风险。还有,信息资源的外循环还包括审计部门在行业内或行业外与审计同行进行经验和技术的共享,使自身的审计业务能够获得更多的视角。

    人才流动需要外循环。内部审计需要多种专业人才来对各业务领域开展审计,尤其目前需要补充IT背景、数据分析背景的人才。一方面,审计部门要请进来,吸引多方面知识背景、从业背景的人进来;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走出去,向外输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从实际情况看,走进审计部门人多,而走出审计部门的人相对较少,而走出审计部门的人往往是离职,而不是被输送到组织的其他部门。审计部门的人才流动要和组织里的人才流动打通,审计人才要进到组织的人力循环中去,才会让更多的人才走进来,让经过培养的人才走出去,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责。现在来看,不仅审计部门内部人才没有循环起来,还没有加入组织的人才流动外循环。不是说好的审计部门是培养管理干部的平台吗?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审计技术需要外循环。内部审计不能守着已有的审计技术来开展外延不断扩大的审计业务。内部审计要吸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开展全业务数据的风险评估。审计技术的外循环不仅指的是从外部吸收技术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吸收进来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地实践在审计作业中,在不断反复地实践中消化新技术、新方法,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技术和方法需求。新技术和新方法只有用起来,才能推动审计技术的不断进步,只学不用,顶多扩展审计人员的视野,不能依靠新技术挖掘出更深入的问题。

    无论是审计成果外循环、信息资源外循环还是人才流动外循环和审计技术外循环,都需要结合各自特点建立各自的模式。本文只是初步提出了一些想法,还有不成熟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批评指正。

    也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审计部门的发展模式。

    布织道

    作者
    • 布织道 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内从事10年以上内部审计工作,MBA、CPA、CIA
      微信公众号:内部审计思想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