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5:费用和资产的区别
说到什么样的东西是资产负债表上应该把它作为资产来记录呢?那么从我们的思维模式上来讲,我们要从我们对于资产的一个法律规定来展开,用演绎法的这样一个逻辑来理解这个问题。用演绎法的逻辑,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大前提,也就是这个法律规定,那么根据中国的会计准则对于资产的定义,所谓资产就是企业的过去交易事项所形成的一个企业可以控制的预期能够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这样的一个资源。
你听你可能就觉得绕,那说白了就是能赚钱的资源就能作为资产,不能赚钱的资源那就不能作为资产。
那么具体我们看一下企业的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作为资产。大家首先看现金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这毫无疑问是我们企业的资产。但是有一些资产它不一定能看得见,你比如说像我们的客户欠我们的货款,我们把它叫做应收账款,它并不是一个我们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的物品,但是我们仍然把它视为是资产,是因为我们对于客户所欠我们的货款,我们实际上是拥有了这样一个债权,这个债权毫无疑问可以给我们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债权也是作为资产来加以确认。
那么你听我讲以后你可能说,既然这个资产不一定都是看得见的有形资产,看不见的也属于资产,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看得见的有形的都是企业的资产呢?这一点其实不一定。你比如说假设我们公司租了一个5A级的写字楼作为我们的办公楼,这个办公楼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却不能作为一个资产反映在我们公司的会计报表上,因为这个资产是公司租的,而不是我们公司所拥有的。所以对于经营性租赁所对应的这样的一个租赁物一般是不作为资产来加以确认。
但是你要注意我的措辞说是一般,如果我们在支付租金的时候一次性付了两年的房租,那对不起这个预付的两年的房租我们就要作为资产来确认,是因为我们预付的租金超过了1年以上,这样多预付部分的房租就会使我们企业在一个长时段的时间范围的观点来看,我们就拥有了使用这个房子的一个权力,同时我们会计上要用配比原则,也就是我们的收入和成本要配比,这个配比原则就要求我们预付的未来的费用要和未来所发生的收入配比的加以确认以后,记录在利润表里,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把未来所支付这个费用反映在当期的利润上,那么我们只能够把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里面。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要理解资产的概念我们就必须要把资产和费用做一个区隔,那么究竟我们一般日常所发生的支出是作为费用还是资产来加以确认,一般我们要看我们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究竟能不能给我们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当然如果你跟我较真,你会说那企业花的钱哪一个都是必须花的嘛,不花这个企业企业就生存不下去,所以那企业花的钱都跟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有关系,当然你就跟我较真说也没错,但是从我们的会计的角度来讲,我们确实有必要来区分费用和资产,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日常的这样的一些花费,比如说我们的人员工资、招待费、广告费这些花了以后,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明确的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它只不过是维持我们现在生存所必须支付一个代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不把它作为资产而把它作为费用来处理。但是我们如果是为了未来所花费的这些研发费用、支付给未来的房租、我们对房子的专修,这些能够给我们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就比较明确,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资产来加以确认。
所以通过我前面介绍,你会发现这个资产和费用的划分只是我们对它所考察的时间范围不太一样,如果这个支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的时间范围是在1年以内,那么我们就把它作为费用,如果这个支出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超过1年的,那么我们就把它作为资产,但是说到底我们要认识到一点,我们所谓的资产其实就是明天的费用,只不过因为时间长短不同。在会计上做了不同的技术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