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的审计团队能做到更优秀
以下文章发表于2017年12月20日,内容来自于对一个审计团队调研时零散的笔记。虽然要点很琐碎,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审计实践经验,看似都是很普通的做法,或许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前些天,笔者去行业内一家规模很小的公司调研他们的内部审计工作。刚开始,笔者主观认为这家成立时间晚、业务规模与笔者所在公司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小公司,他们的内部审计工作没什么好学习的。但听完他们审计部门的工作分享,确实感到他们的审计工作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有些方面的审计工作比笔者所在的大公司的内审工作更加合理和优化。尤其是这家公司的内审部门连续几年被中国内审协会评为审计工作先进集体。那么,他们的内审工作是因为什么做得更加优秀呢?笔者一边听着他们的审计工作分享,一边快速在笔记本上总结了几点:
1.优秀和普通之间的差别也许只有5%的距离,甚至更小。如果一个审计团队每年都保持5%的进步,那么几年下来,一定会从普通做到优秀。这个道理不用多讲,但很多审计团队既没有习惯于总结和盘点,也不会去进行量化地分析差距。
2.审计理念和规划及时落地。即使审计工作的理念再先进,规划做得再有前瞻性,如果不能落地,不能得到执行,所有的规划就只是纸上谈兵。而且过去看似先进的理念随着审计业务的发展也会过时的。
3.保持工作思路和规划的连续性。工作思路和规划可以有调整,但不能有特别大的变化甚至跳跃、反复。如果因为团队长的变化而使工作思路和规划发生变化,那么过去的一些努力可能会白费。
4.审计成果尽可能贴近经营管理。内审工作的努力不是为了让内审工作看起来更专业,而是尽可能贴近现实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要充分考虑管理者的需求,满足管理者的要求。说的再宏观一些,就是审计方向要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导向。
5.内审工作要靠管理来推动而不是项目来推动。审计部门不仅仅是一个作业单位,不仅仅是一个大的项目组,而是一个管理单位。要通过管理推动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有效的管理才能推动审计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单个的项目即使管理很有效,如果不能靠审计团队的管理把各个项目的成果串联起来,也就不能把经验更好地总结和传承下来,也就不能发挥项目“1+1>2”的效果。
6.勇于创新和尝试。没有创新和尝试,审计工作就不会有进步。不敢创新和尝试,内审工作就会与现实的经营需求越来越脱节。谨慎性是审计人员应该保持的原则,但这不代表不能创新,即使遵循谨慎性原则,但也未必能挖掘出新的发现。勇于创新和尝试,也能说明审计团队具有敢于试错的勇气。
7.正确的方法、思路决定着审计队伍能走多远。有的审计团队平时很忙活,似乎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过了几年之后,会发现审计工作还在原地踏步走。这就是正确的方法、思路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审计团队长来说,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思考总体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和组织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8.先进的工具能够助力审计工作的发展。例如一个优秀审计作业软件系统,可以帮助审计部门切实做好审计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先进的工具可以使审计部门leader的管理思想落实在工具的使用当中。不要小看工具的力量,一个小小的杠杆就可以撬动很大的重量。先进的工具并不在于工具本身能发挥颠覆性的作用,而是工具的背后还有一套方法论。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