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内部审计师之死
前短时间,一名42岁的中兴员工坠楼自杀,留给人们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讨论。从这名自杀的中兴员工履历看:读书时本科在北航、研究生是在南开,在到中兴工作前,是在华为工作,这种履历一定让很多人羡慕。这名中年的中兴员工自杀的原因据说是:领导劝他离职、他个人想不开。他到底是哪里想不开?他面临的中年危机是什么?他所在的行业对他的个人决策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见解可以在网络上的文章里见到,就不再和大家讨论。
文章的题目不是“一名内部审计师之死”吗?这位内部审计师是谁?怎么死的?这个笔者也不知道,只是知道,一定会有内部审计师产生“想死的心”。当然,“这种想死”不一定是自杀身亡了,而是“死了心”:对某些事情已经心如死水,不会再起波澜。
还有一种“死法”,并不是指肉体上,而是指有一定职务的内部审计师被免去了职务,被老板“干掉了”,或者一名普通的内部审计师被老板炒了“鱿鱼”。这种被免去职务的内部审计师或被炒了“鱿鱼”的内部审计师,会被别人说:“死得很惨”。
另外一种“死法”,可能更加悲惨,一个组织可能撤销内审部门的架构,直接把内审职能外包出去了,原来的内部审计师被分流或被离职。
将来,会不会有一种更高级的“死法”,一个组织的内部审计完全或部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当很多的人工控制被信息系统所代替,人为的舞弊更加隐蔽,只能通过更智能的算法来发现。而更智能的算法,是机器人通过快速的自我学习所获取的,而不是内部审计师所能想出的。未来,被视为不能被机器所替代的访谈,也能被机器人所执行,那么还有内部审计师吗?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行业可能瞬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世界500强公司,例如柯达公司,他们曾经的内部审计师都去哪里了呢?还有在金融危机里破产倒闭的公司,如雷曼兄弟,他们的内部审计师又去哪里了呢?
人总是要死的,但有的人总是要活得久一些,活得更有价值一些。内部审计师们,无论面对的未来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是想活得久一点,活得更精彩一些,能把一点点思想传承下来。
在未来,内部审计师一定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越来越大的压力,一定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使自己和内部审计获得更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未来,我们都不希望真的在网络有一篇“一名内部审计师之死”的文章被广泛流转和热议。而在现在,内部审计师要想活得久,要知道导致“死去”的原因,更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摆正定位,不断地朝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行,坚持做一个对家庭和组织负责任的内部审计师。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