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里故事多
所得税税率的变迁
企业所得税的前世今生你清楚吗?毛泽东时代,企业是国家的,企业创造的利润都要上交国家,压根没有所得税的概念。改革开放后,有了民营企业,国家不能从民企拿利润啊,于是设置了企业所得税,税率33%。意思是不管你赚多少钱,国家要分1/3。后来大概觉得分这么多企业税负太重了,税率降为了25%,就要1/4好了。
所得税实际税负高于名义税负
从企业利润分配比例看,政府拿走40%,股东拿走60%。实际上呢,政府拿走的比例可能要高于40%。原因在于:①计税的利润是会计利润,而非现金利润,政府拿走的税可都是真金白银;②利润里多少有水分,如坏账计提、存货跌价计提不充分等。综合考量下来,小企业但凡赚钱了,老板就得琢磨将其拆分避税了。
所得税的纳税时间
两个所得税的纳税时间快速记忆:企业所得税遵照权责发生制,个人所得税遵照收付实现制。征收企业所得税相对苛刻,企业所得税计算以会计利润为基础,不考虑利润有无现金支持,有利润就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最终拿到真金白银为前提,收到了、实现了才征收。应交未交的个税也可理解为个人的递延债务。
没有取得发票能否入账
采购没有取得发票能否入账?首先明确,只要业务是真实的,入账没问题,也可计入成本费用。但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需要做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虽然税法从未明说税局只认发票,但实际操作中,税务是以票控税。除薪酬等极少数事项外,没有发票的费用税局一般不予认可。但也有个口子,能提供证据证明销售方已纳过税了也行,但取得此证据太难了。
拆借资金的利息能否税前扣除
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拆借资金的利息能否税前扣除?争论点有三个:①利息没有发票,②利息是否高于银行同期贷款,③借款方是否应代交增值税税。首先,需要到税务代开发票,没有发票是不能扣除的。代开发票时,出借方需要先交对应的增值税。有了发票还需要注意,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部分仍不得扣除。
坏账难得到税务认可
收不回的应收账款怎样才能得到税务的认可呢? 企业虽然可以计提坏账准备,但坏账准备税务局一般不会承认,基本不允许它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要想在税收上把这块损失搬补回来,有两个途径可以考虑:一,走司法程序取得证据,如债权不成立、已过诉讼期、债务人无力偿还等;二,走债务重组方式明确损失。
预提的年终奖能否所得税前扣除
年底预提的职工年终奖能否在所得税前扣除呢?年底预提职工年终奖一直是不少企业调节利润、筹划税收的手段,税务当然心知肚明。预提的年终奖能否税前扣除,税务设了门槛。在汇算清缴之前年终奖实际发放了的,可能在所得税前扣除。没有发放,对不起,要做纳税调整。依理推之,对于企业真实发生,会计做账计提的费用,可参照此条。
拨除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伪装
研发费用资本化是个伪命题。站在企业的立场,因为研发费用能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将之费用化才是理性的。为什么会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希望研发费用资本化呢?明面是让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好看,骨子里是想用虚胖的报表忽悠外部人。要特别警惕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企业,剥掉伪装后,说不定就是假大空。
纳税申报时别交过头税
多交的税你从税局要回来过吗?肯定有人申请退回成功过,但退的过程多半不轻松。交出去的税,如泼出去的水,企业不可不慎。平日会计做账不宜高估利润,在所得税申报时要谨慎一些,待到汇算清缴,尽可能做到再补交一点税。这样企业安心,税局放心。一旦前面交了过头税,后面企业再找税局后账,多别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