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列示与讨论(三)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只能通过学习来获取
为什么有些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中会经常犯同样的低级错误?这是不仅因为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问题,还因为考核的力度小以及缺少考核的标准。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审计报告的评价标准某些方面可以量化,但某些方面不容易量化。
1.自创标准
例如,上级组织对被审计单位只下达了年度计划目标,而某些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自创了半年计划目标。这其实只是时间进度的概念而已。当然,有些上级组织会对下级组织下达计划时间进度的指导意见,而不是硬性的考核。
2.句子意思表达混乱
一个句子里表达多种意思,意思忽左忽右,没有主题思想。
3.直接摘抄被审计单位的文字材料
有些审计人员直接把被审计单位的文字材料摘抄到审计报告中,不仅意思与标题不符,还参杂了主观色彩。
4.标点符号错用
例如:该用句号的用分号。
5.以前提示的问题重复发生
有些审计报中中出现的问题已经被反复强调,再次发生的原因,不仅说明审计人员主动性不强,还说明不擅于总结经验。把以前经过审批通过的报告拿过来再看一下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6.没有进一步探究的意愿
仅仅把数据放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去探究数据背后更多的信息。这个不仅是审计报告撰写时的思维习惯,还代表了审计检查中的思维习惯。
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学著作中称,管理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只能通过学习来获取。同样,审计报告的撰写能力不是靠一遍遍教出来的,而是要靠审计人员认真地学习、揣摩、实践来提升的。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