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人员最亟需具备的品质是提问精神和提问能力
很多内审人员刚踏入工作岗位时,想必大部分主管或上级总是要交待:小同志,审计要想干出成绩一定要勤奋啊!不错,勤奋,是每一位内审人员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随着内审人员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对很多事情也越来越习以为常,对已经被定性的现象,也越来越提不出问题。对于内审新人来说,也往往不知道向前辈们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担心提问被前辈耻笑。
如果你是一名干过几年的内审人员,你一定会发现,要干好内部审计,最需要有提问精神和提问能力。
内部审计的表达方式就是提问题。内部审计就是要发现问题,对一切看似正常的现象,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问题。审计项目没有什么发现就是因为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太少。大的方面为什么是这样?小的方面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某种情况那么久没有改善?为什么财务人员犯下那么低级的错误?每一次提问,都是内审人员探究问题产生的主动尝试。
内部审计提出问题往往比审计建议重要得多。不少被审计单位都会提出一种说法:”你们审计人员别老提出问题,也拿出来解决方案啊,你们审计人员知道经营管理的困难吗?”内审人员千万不要被这种言论所迷惑,被审计单位甚至内审部门的主管领导之所以总是让内审部门去提可行性建议,不是因为内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水平差,而是因为内审部门提出的问题质量和数量都不足以触动各级管理层。内审部门不是改进组织效率的实施部门,它的关键作用和专业性是提出一连串引发管理层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经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内审部门的价值体现在是否发现足够多的、高质量的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的答案,因为问题的答案可以被太多团队来找到,甚至解决问题答案的成本越来越低。
养成提问习惯。谨慎是内审人员的基本态度,质疑是内审人员的常态。提问看似容易,但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却很困难。一个有提问精神的内审人员,是审计团队的财富。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总是对这个世界充分好奇,总是不停地替问题,也经常能够发现成年人看不到的问题。内审人员要有提问精神,首先要自觉地培养自己提问的习惯。也许我们的问题与我们的教育背景悬殊很大,但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带来了一条条的审计线索。
培养提问能力。提问也是一种能力。内审人员提出问题的水平跟专业背景、审计经验、努力程度等密切相关。提问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的规律,要掌握思考的方法,也要发散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问能力不是依靠内审人员的天赋,而是依靠内审人员愿意打破思维障碍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后,还是提醒广大内审人员,你的价值会越来越决定于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