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起开讲:中国会计"六君子"之徐永祚
先生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科(1915年)。毕业后在天津中国银行担任练习生。曾任上海《银行周报》编辑、主编,银行公会书记长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会计科长和常务理事、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先后担任神州大学、上海商学院、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教授。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
1921年获得会计师证书并执业,在上海设立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49年之前的民族品牌四大所之一,抗战时改称正明会计师事务所),并举办会计培训班,普及新式簿记知识。先生的家乡海宁县也在其帮助下,以《改良中式簿记》为教材,办起了会计补习班。先生在30多年的会计师活动中,培育了大批财务会计管理人才。
徐永祚(1893-1961),又名玉书,浙江海宁金石墩(今属祝场乡)人。先后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科(1915年)。曾任上海《银行周报》编辑、主编,银行公会书记长和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曾担任神州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教授。新中国第一位来自会计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右为徐永祚手迹。 |
在工商企业流行中式簿记的彼时,先生编著《改良中式簿记》一书,出版后颇受工商企业欢迎,纷纷采用。先生所创的收付记账法,在税算会计、商业会计领域沿用至上世纪90年代。1933年12月24日,他应上海市商会之请,发表了改良中式簿记的演讲,盛况空前。举办改良中式账簿表单展览,陈列账簿表单共四五十种,参加者竟有万人之众。
1937年八一三淞沪之战爆发,上海人民踊跃捐献,支援前线。先生经手捐款捐物的文件和账册。日本侵略军侦悉此事,将其拘捕入监,再三逼问财物所在。先生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后经多方营救获释。
抗战胜利后,先生在上海以“聚餐会”的形式,开展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革命活动,影响和团结会计界同仁。“聚餐会”每月一次,日期和地点固定,不发通知,风雨无阻。上海会计界同仁被邀参加的约20人,其中也有潘序伦。
先生的朋友中,诚如自己所说:“盛丕华、胡厥文、冷遹、俞寰澄、黄炎培,杨卫玉。”1945年12月先生加入民主建国会。先生的入会介绍人是黄炎培、杨卫玉。会员号为第8号。1946年1月,民主建国会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先生荣任筹备委员。同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会上海分会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员百余人,通过会章,选举理监事,发表成立宣言。在这次会议上,先生被推选为监事。1949年5月民主建国会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先生被推选为特约委员。同年12月,扩大后的临工会,先生仍为委员。当时民建机构设秘书处、财务处、组织处、宣传教育处、对外联络处5处,先生任财务处处长。不久,财务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宣传教育委员会、工商研究委员会4委员会成立,先生担任财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俞寰澄。1953年3月,民建上海市分会成立,先生为常务委员。1956年5月民建上海市委第一届,1958年12月民建上海市委第二届委员会,先生为常务委员。先生是早期民建经济界的代表性人物。
同时,先生也是新政协第一届委员,但是,他不属于民主建国会界别,而是作为“自由职业界”出席会议。之后他仍为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生创办的正明会计师事务所下设计核、训练、出版三部,承办查账、会计制度设计、咨询顾问、出版会计刊物等事务。事务所开办的20多年间,业务迅速扩展,拥有资本较大的客户有:上海金融界的“南四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等。为了实践中式会计改良的构想,先生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试点,经他设计指导、实行改良中式簿计的企业,不下四百家。先生还创办《会计杂志》,介绍国内外财会管理的新知和经验,开展会计学术研究和改良中式簿记的宣传,闯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互动共生的会计改良之路。先生撰写了大量著作和论文,影响较大的有《改良中式簿记概况》《英美会计师制度》《决算表的分析》《所得税与会计》等,对于丰富中国会计审计学术、改良中式会计,发挥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播火者”功效。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毛泽东主席握着先生的手,诙谐地说:“你是孔夫子的同行嘛。”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