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材对约束理论的介绍
本文摘录了亨格瑞教授的《成本与管理会计》(13版)中有关制约法TOC和有效产出会计(产出贡献)的论述。
第三部分:约束理论和产量贡献分析
在本节,我们将研究那此由多种零部件组成并由不同机器加工的产品,一个由多种零部件组成的产品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会与多种机器之间产生相互依赖关系——前面环节的工作未完成,后面一些环节的工作就无从开始,因此,有些作业是瓶颈(生产能力有限,而有些则不是。)
约束理论(theory of nstraints,TOC)描述在面临瓶颈环节和非瓶颈环节的情况下,使营业利润达到最大化的方法,TOC定义了三种衡量指标:
1、产量贡献(throughput ntribution)——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已售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
2、投资——等于直接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及产成品中的材料成本、研发成本及设备和建筑物成本的总和。
3、营业成本——为获取产量贡献而发生的所有营业成本(指除直接原材料以外的成本),它包括工资、租金、水电费和折旧等。
TOC约束理论的目标是在增加产量贡献的同时减少投资和营业成本的支出。约束理论着眼于短期指标并假设营业成本为固定成本。
管理瓶颈的步骤如下:
步骤1:认识到瓶颈决定着整个系统的产量贡献,
步骤2:通过确定哪些环节有大量库存等待加工以发现瓶颈。
步骤3:保证瓶颈资源充分利用,并将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放在瓶颈资源之后考虑。
也就是说,对瓶颈资源的需求决定着非瓶颈资源的生产计划。
步骤3是第11章所讲述的一个关键概念的体现:要使营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必须先使约束资源或者瓶颈资源的贡献毛益最大化(在本例中是指产量贡献)。正是因为这样,步骤3建议瓶颈资源应该一直保持运转,而不是等待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为瓶颈环节的机器保持缓冲的存货订单。瓶颈环节的机器决定着非瓶颈环节的机器的步伐.例如,非瓶颈环节上的工人被指示不能比瓶颈环节的机器的产出更高。因为生产更多的非瓶颈环节产品只能产生超额库存,而不增加产量贡献。
步骤4:采取措施以增加瓶颈环节的效率和生产能力。目标是既增加产量贡献,又减少采取这一措施的成本增量。管理会计在步骤4中的任务是计算产量贡献、识别相关成本和相关收入、在可选方案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