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差旅费报销模式下的审计思考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住宿费报销模式下对费用管控的影响。
					                    差旅费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在出差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主要有住宿费、乘车费、乘船费、机票费、餐费等等。差旅费是企业期间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金额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公司都有差旅费报销制度或规定,本文主要探讨不同住宿费报销模式下对费用管控的影响。不同公司差旅报销制度对住宿费报销都有相应的标准,一般是按照员工职位级别、城市级别等维度划分相应的标准,但是具体的报销细则可能有所差异。本文介绍两种不同的住宿费报销模式,具体如下:
1、住宿费在标准内凭票报销,超标准的按标准报销。
2、住宿费在标准内定额报销,不需要提供住宿发票。
两种报销模式各有异同,相同点都是标准内报销,不同点是凭票报销还是定额报销。对凭票报销而言,能够反映住宿人的所住宾馆和具体消费金额;而定额报销则不能反映住宿人的实际消费金额。财务人员审核定额报销住宿费相对简单,只需要核对住宿城市、员工职位级别对应的报销标准以及住宿天数。对于定额报销而言,报销人按照住宿标准报销,无需提供发票。报销人可以低消费高报销,也就是说低于标准消费,但是按照标准定额报销,节省的住宿费就留在自己手里,这是定额不凭票报销的漏洞。对凭票报销而言,报销人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让宾馆虚开发票进行虚假报销。但凭票报销能给虚假报销的舞弊行为留下记录,通过执行审计程序(询价、比价)可以甄别和发现舞弊。但对于定额不凭票报销,即使节省了住宿费留给个人,但不足以认定为舞弊行为,因为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按标准定额报销。
不同差旅费报销模式下对公司费用管控是不同的,所以公司在出台差旅费报销制度时,要权衡利弊,多分析不同制度下的差异和影响。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