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怎么避免做业务的事?
周一和大家探讨“ 业务的事情怎么财务经理来做?”,引起很多财务同胞们的共鸣,看来有此类经历和困惑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每一个经营动作都会反映在我们的数据上,我们要操心每一个数据对应的动作是否正确,所以出现了网友soslena说的“其实很多事情财务真的不想掺和,掺和的又累又出力不讨好, 可是作为最后一关,如果前面乱了,还是影响财务或者财务需要协助处理烂摊子,这样更累啊”
那么我们怎么尽量的避免这种情况或者去改善呢?
一、上对“轿”
最理想的初始就找到管理规范,权责清晰的公司。从管理基调来说,公司的管理层必须认可财务的基础定位是”反映”和“监督”而不是“管家”的角色。当每个人都清晰的知道财务数据只是反映的一个结果,而不是结果的原因,那就可以寻根溯源,去找真正的原因,而不是让财务去查为什么。
其次,公司的各个岗位人员配置合理,并且工作职责清晰,人员能力与职位匹配,没有明显的”短板“部门或者岗位。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万分的事情只是因为某个岗位的人员配置不足,而找到合适的专业做事的人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如此美好。
二、“驾”对人
上面有说空话之嫌,毕竟这样的公司更多的也许是你像螺丝钉一样,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不符合你拼搏的个性。而你心仪的地方又因为高速发展尚未定型,财务负责人就是要充当“政委“的角色,那一定要弄清楚”党政”关系。
如果提供一条龙服务是因为没有人员,比如初创时期,除了销售就只有财务,财务很容易就充当了“财务,法务,行政和人资,甚至IT的多重角色”。那么公司的发展过程一定要是你的要人和减头衔过程,否则最后你疯了可能也并没有成活。
如果是因为你的效率更高或者更精确,对别人不够放心。那一定要学会“低估”自己,“高估”别人。很多人事情交不出去是败在这个“不放心”上。担心新手犯错误,担心接手的人不够负责等等. 这个担心我们可以通过做更详细的手册,做更有效的培训,但一定不要都自己亲力亲为,并导致没有时间去教别人:专业的事情一定是专业的人做效率更高!
有人说财务是“管家”,有人说财务是“政委”,不管哪种说法都将财务定位在“妈”的角色,有时候我们自己都这么认为的,所以对于公司的一张纸浪费了都心疼不已,要去写个管理办法规范。这也许是真正的财务管家应该做的,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达到平衡才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