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连起开讲:从人工成本上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

张连起 / 2016-06-07
文字 正常
  • 标签:
  • 财经视野
  • 人工成本
  • 供给侧改革
  • 减税降费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劳动生产率是对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的衡量,如果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意味着企业支付的劳动成本将超过企业收益,如此一来,企业竞争力下降,工资增长也无法持续。

    《人民日报》最新做的一份调查显示,过去3年,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的占比由5.8%涨到9.17%。可即便如此,很多企业依然在抱怨,工资年年涨,核心员工离职还是很多。企业的人工成本远远不止工资这一项,一家企业列出的一张用工成本显示,一名月薪10000元的员工,扣除个人缴纳的社保及个税等,拿到手的部分是7300元,而企业却总计支付了16000元。

    企业用工成本之高,早非新鲜话题,但“企业付1.6万员工到手7300元”的调查数据之高,仍然让人吃惊。而所谓企业用工成本之高,又主要是社保费率之高,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企业觉得负担重。关于企业用工成本之高,渐渐成为一个无法再忽视的话题。

    “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上去,企业吃不消。”这是眼下很多企业的真实感受。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用工成本普遍占比不断上升的状况,甚至已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其中,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均超过GDP增速。工资增长率要高于物价增长水平,否则居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差。工资增速跑过GDP增速,说明老百姓分享到了更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中央的要求是“两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要同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工资增长速度要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当然,如果工资增速长期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速是不可持续的。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现行的用工制度脱离劳动生产率,工资刚性上涨。最近十年,特别是最近八年,工资超过劳动生产率两三个百分点,使得我们竞争力越来越不足。我们一直说要提高工资收入,但推得太早了。”“当前我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保护不足,诸如签订长期合同等规定,不适应我国外向型、代工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而工资刚性增长等规定,使得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率的增长,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削弱了我国竞争力——凡此种种,最终伤害的是劳动者的利益。”

    劳动生产率是对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的衡量,如果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意味着企业支付的劳动成本将超过企业收益,如此一来,企业竞争力下降,工资增长也无法持续。

    焦点问题:中国人口拐点

    中国目前经济领中的焦点问题,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去产能、去库存、新型城镇化,乃至普遍开放二孩这些问题,都如一道道涓涓细流,最后汇入的却都是中国面临人口拐点这一焦点问题。

    这个焦点成就了中国经济起飞后的超高速奇迹,却也是目前新常态下,速度放缓的内生因素;此外,伴随这个焦点的,既是人们微笑的面庞,更有说不清道不尽的痛楚。

    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作为发展经济学历史上的标志性成就,诺奖得主、黑人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所提出的“刘易斯拐点”,早已就人口与发展问题得出了一个受到普遍公认的理论:在工业向农村吸收剩余劳力即将殆尽的时候,工资将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发展中国家既往依靠廉价劳动力形成比较优势便逐步丧失。这时便达到了所谓的“刘易斯第一拐点”,也就是人们经常见到的“人口红利丧失”的说法。

    伴随“人口红利”结束的便是“人口诅咒”。当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时,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创新的能力,以致在“人口红利”枯竭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当然,在中国,围绕“刘易斯拐点”是否存在、是否已经到来等问题,尚存在争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对沿海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观察中,刘易斯拐点中的几大要点已经得到充分显现了。

    最终就表现为:在金融危机之前,沿海城市长期闹用工荒,加上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工资增长过快;再加上遭遇全球危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便遭快速吞噬。

    随着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速度在十多年来首次跌破8%,打破以往保8是就是为了保就业的目标,却并没有出现失业恶化的问题,这个人口拐点让很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从人工成本上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

    争议中的劳动合同法

    2008年实行的《劳动合同法》在诞生之初,就不乏“过于超前”的争议。虽然许多人认为,这部法律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劳资双方建立更为和谐关系;不过,不少批评意见也认为,劳动合同法推高了企业成本。

    具体说来,例如试用期员工的工资企业不能随便定,按照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新法还有很多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条款,如“老、弱、病、残、弱”员工,很难再推向社会,使用这些员工的隐性成本也是不小的。

    由此可见,无论从显性成本还是从隐性成本来看,企业用工成本都会有所加大。这一问题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因此,“珠三角”、“长三角”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逐渐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甚至是越南、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

    然而,就业却真真正正是个大问题。虽然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腾飞的广东,正在努力地通过“腾笼换鸟”来转型,可全面铺开高新技术企业却既不实际,也无必要。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维持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保证就业,乃至社会稳定都是极为必要的。

    很大程度上,对企业而言,问题也并非只是用工成本的上涨;更重要的是,现行劳动合同法规定下,企业很难处理好“能人”与“懒人”的问题。

    在企业方面和雇员方面,保护的程度是不平衡的,它所构建的用工的基本模式,是那些标准工时的模式,也不太适合于灵活用工的模式,对于在职的职工保护比较多,实际对于新入职的人,特别是低技能的体力劳动者的实际就业是带有歧视的。一个是没有激励去提高职工的高技能,因为企业如果加大了企业培训,提高技能,而职工可以提前一个月不说什么原因就可以离开,企业为什么花钱给你提高技能呢?目前中高级技师是最为短缺的,与《劳动合同法》是有关的。一个职工如果工作不努力,企业很难对他进行处理,比如解雇,那么位置就占着,对新入职的就形成歧视。

    劳动合同法造成的两大主要后果:企业不愿对员工培训加大投入,因为培养出来的“能人”随时可能会走掉;但另一方面,企业却又很难解雇“懒人”,而懒人占据的人力成本却又导致企业无法补充足够的新鲜血液。新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合同。这种合同很大程度上与日本的用工模式有点类似。日本企业用工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长期雇佣,这一特点为日本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日企人员缺少流动、固化,企业创新动力匮乏等问题,也对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事实上,中国的新劳动合同法,在保护了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让劳资纠纷因此井喷,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劳务派遣出现非正常繁荣。其他诸如加班等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条款无法执行被束之高阁了。

    减税降费,势在必行

    “企业付1.6万员工到手7300元”式的高用工成本,其带来的现实后果会是连锁性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使企业处于某种两难的抉择困境。倘若依法为员工购买各种险金,虽然不至于被员工抱怨,但因此产生的巨大成本,必然会障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倘若不依法为员工缴纳险金,由于相应的劳动权益监管仍然显得粗线条,也可能会平安无事。不少中小企业正是在此种侥幸心理之下,逃避相应的险金缴纳义务,进而使员工利益遭遇直接侵害。

    税费过高不仅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不合法的用工现象出现,对于整体的社会消费格局而言,也有着潜在的影响。险金过高,员工的缴费比例就会随之变高,最终到员工之手的收入数额就会降低。下行的收入,必然会降低或推迟公民的消费行为,最终将不利于拉动内需,以及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恰缘于此,企业用工成本之高必须被破解。显而易见,单纯依靠企业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收入增长,来抵消用工成本之高,并不现实。

    如何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减税降费,“六只棋子对准一个将”。第一,围绕推进“营改增”改革进程,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4个百分点,简并增值税率为四个级次:13%、11%,6%、0,取消以增值税为基础的教育费附加。第二,简并“五险一金”,降低缴费比率。降低养老保险5%,将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减少1.5个百分点。下调相关社保费比率对保障水平的影响,通过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养老金以及推行延迟退休等方式解决。第三,取消住房公积金,成立住房保障银行。提出等同于现有公积金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的税前抵扣标准,由单位和个人比照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缴存到住房保障银行。第四,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适当调低财政收入增长预期,坚决不收“过头税”,大幅度消减企业需要缴纳的政府性基金和地方非税收费。第五,推进个人所得税由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在实施全面二孩的条件下,对部分所得项目实行综合计征,将纳税人的赡养抚养、按揭贷款等家庭因素计入抵扣范围,补齐民生短板。同时,调低与居民消费升级和刚性支出相关的品类的消费税率。第六,两年内免收企业土地使用税。

    张连起

    作者
    • 张连起 不做喜鹊,不做乌鸦,只做啄木鸟.人生不是当下的苟且,从人文会计出发,还有梦想和远方.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