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审计思路与方略
如何进行舞弊调查审计?采购舞弊业务如何进行审计?如何调查回扣啊?如何调查来自己各方的举报信?诸如此类,相类似的问题都许多,我把它们统称为如何调查舞弊问题。我们说舞弊问题是世界通性的问题,白领作弊,管理层舞弊,高管凌驾的案件会越来越多,作为内审,也越来也有压力,面对不断变化的舞弊方法与技巧,我们该如何面对?
任何一项审计作业,归根到底是查找证据,寻找支持或否定审计设想的证据。
我们查找证据的核收思想是:
事情的发生必有过程,有过程必有轨迹,有轨迹必有破绽。
我也《增值: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务与技巧》一书这样认为:审计证据直接决定审计的成败。特别是在舞弊案件的审计中,各种证据的收集显得更为重要与艰难。现实案例中,所有舞弊者都会或有进行反侦察的策划与模拟训练,利用各种管理漏洞,分析作弊的可能时间、地点、人物与时机;而且都有较强的防查意识,有编制各种借口的充分理由,有毁灭证据的严密行为,从而使收集证据变得更为艰艰苦。
内审人员要从破绽中寻找轨迹,从轨迹中梳理过程,从过程中分析事件,从事件过程中搜集证据;审查有关的舞弊案时,多为收集佐证或旁证,收集到直接证据比较困难。
一、舞弊原因及查案思维
舞弊原因一般来自三个因素:动机、机会及忠诚性的缺乏。当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因素的可能性增加时,舞弊的可能性增加,当三个因素的可能性都增加时,舞弊的发生将确信无疑。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也是根据这个因素产生,它是由W.Steve Albrecht 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舞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压力可分为4类,即财务压力、恶习、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其余压力。
舞弊机会包括:控制措施的缺乏;无法评价工作质量绩效;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能力察觉舞弊行为;无审计轨迹。自我合理化即是忠诚性,是个人的道德价值判断。
我们用逆反思维进行分析,要想尽可能地减少舞弊,可以从三方面进行预防或采取相关的措施:从动机(压力)上进行减压,增加财务支持,减少工作压力等;机会上要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奖惩制度,信息公开化,加强内部审计,全方位进行审计;提高员工忠诚度,提倡人性管理,增加员工归属感等。
假若舞弊发生,还是要认真对待,争取减少损失,维护公司利益与形象。在实施审计调查时,必须以证据为依据,事实为准绳,所以证据成为破获舞弊行为的唯一资源。如何查证成为内审人员的重中之重。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不管舞弊者多么狡猾,我们主要从其“宗”迹,从其源头查起,一定会有收获。根据事物发展与规律可知: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必伴随着相关的人、物及过程,我们就从发生事件的三要素“人、物、过程”入手,收集我们所需要的证据(详见前文)。
舞弊专项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规章制度及领导安排,对企业经营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营私舞弊的业务进行审核和评估活动。
通过舞弊专项审计,目的是初步认定舞弊事实,确认违法乱纪行为,明确相关责任,严肃法规和公司制度,制止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追回公司经济损失,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注意:由于舞弊的判定由司法机关决定,所以我们在审计报告只能说是可能、极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不能以确定的词气来表述报告,这也是降低报告的风险,同时也是降低内审的总体风险。
公安机会有一套独立的收集证据方法与程序,内审资料只作为参考依据。
舞弊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大部分行为也不是舞弊行为。
我们目标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二、舞弊调查审计思路与路径
举报或批示---分析---调查---结论
三、舞弊调查审计存在主要问题
1、舞弊审计具有不规则性。
2、审计过程与报告有保密性。
3、汇报时间具有时效性。
4、审计没有深入挖掘根源
5、没有总结对企业的防患措施
四、舞弊调查审计的重点与目标
1、分析确定舞弊真实性。
2、评估舞弊范围的深度与广度。
3、舞弊事件可能涉及的人员与数量。
4、具体舞弊事项的确定与经过。
5、事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及防控措施
五、舞弊审计程序与步骤
A、审计目标(风险点)
1、审计方案或规划的审批。
2、分析确定舞弊信息的真实性。
3、对舞弊信息整理归集分类。
4、可能涉及的人员与数量。
5、核实每类信息或相应的事实。
6、证人证词及嫌疑人访谈
7、分析总结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方案。
8、事件总结及企业防患措施。
B、审计程序与步骤(建议但不限于):
1、①根据举报、批示或风险分析结果,作出审计方案或计划。
②根据整理好的资料请示,向内部审计权限领导提请审批。由于专案审计内容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内审师不必先通知审计单位,可以带上审批通知书及相关资料,直接到相应的公司或部门或人员,与主管沟通后(注意分析其参与的可能性),进行相关的审查工作。
③如果在申请进行审计手续时,存在领导不能及时审批的情况,可以先电话请示后即开展审计,最后才补办相关的请示审批手续,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
2、①根据举报、批示或风险分析结果,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②召开小组会议,由组长主持对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审阅,通过研究、论坛确认资料的可信度及事情的真实性,列出各种可能的事项及概率等。
3、①根据举报、批示或风险分析结果。
②详查相关内容,对相关举报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与分类,对每一类的事项进行记录,并查找相应的工作流程及作业操作规程,分析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③并关注该事项的发生的概率,是否存在多次发生的可能,涉及到的范围及人员是否广大,发生的后果是否严重等。
4、①根据举报、批示或风险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及损失的严重情况。
②依据第三点所归纳总结的内容,结合该业务操作流程图,分析产生的可能环节,追溯其主管领导及上级领导,分析评估舞弊产生有可能波及的范围及人员。在了解细节时需防患及保密的人员,防止调查信息及资料的泄露。
③警惕波及舞弊的金额,确认还在可能违规的金额。从大的范围对明细业务进行详尽的审核与查实,争取全面收集所有资料。
5、①根据第三点分析结果及可能波及的事项及内容。
②如果是举报内容,则应该对其中的内容重点,分别对内容进行分类分项设定目标。如为了鉴定或证明某人的舞弊的真实性,首先从整体或流程上分析其发生菅私舞弊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与控制度不符或超出平常的指标出现,则说明发生舞弊的可能性极大,须进行深入的调查。
③接着从举报内容及人员入手,直截了当向举报人或相关人员查询,进一步了解事件的真实性与重要性,并可挖掘新的线索与内容,以便加强在审计内容资料的收集。
④最后从相关方面进行访谈、抽查及复算,得出相关的论据,以佐证其舞弊的可能性。
6、①在审计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收集证人证词,并同时验收每一位证人所言是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做好证明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②根据收集的证人或证词,当有充分的证据指向主要嫌疑人时,我们应向主要嫌疑人访谈,同时,也是给当事人一个解释的机会或理由,但应注意采用恰当的程序,或配合律师进行取证,应尊重个人的权利和法律的尊严。
7、①根据审计人员审计查找的工作底稿汇总。
②结合举报的内容,汇同有关权限人员,对相应的审计证据进行论证,分析论证其事件的可能性,根据论证的结果,认真谨慎地撰写总结报告。
③根据事件的严重情度及公司经营现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如果案情严重,金额较大,影响深远,对公司经济或声誉有较大的影响,则建议提交公安机关处理;如果事情较小,金额不大,则可以考虑根据公司的关制度,作出相应的处理,主要是通过类似的案情,对以后的业务运作及企业管理的启示与防控。
8、①内部审计人员总结审计经验,提升专项审计方法与技能。
②案件结束后,应召集主管部门领导,汇报案件过程,提出并商讨业务防患措施与方案,提请管理层实施,防患于未然。
注意:①报告中不可以用判定其舞弊犯罪事实的语句。
②内审人员分工安排注意事项。依据不同水平的内审人员特点,做出合适的工作安排。如能协调关系、有较好沟通能力的内审员则安排访谈工作;有帐务调查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则安排做资料查询、核对与收集工作。对一些特殊性或敏感性的程序要实行双人在场,对有时间性较强的审计步骤要进行同时进行,如同时安排内审人员盘点公司公司的现金或实物等。
③舞弊者的后续行为。通常在进行舞弊之后,一般会在会计资料、会计记录上做手脚以掩饰舞弊行为。
例如:有关凭证文件的丢失;现金短款或现金长款;来自客户的抱怨;应付账款的名字是很常见的名字;经常对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账项调整;明细账总账余额不平衡;已到期但账面上显示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凭证文件资料替换过;对应付账款重复付款;存货盘亏;存货报告中废料数额不断增加;雇员不辞而别;支票上的二次背书;用复印件代替正本凭证资料记录;很久没有发生交易的账上(呆账)突然发生了交易等。
罗卡定律:凡有接触,必留痕迹。我们从痕迹查证据,从舞弊过程中的人、物及过程进行分析,寻找铁的证据。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