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33天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与您分享经验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和效率,考试也如此。本人在此很高兴与您分享用33天一次性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一些心得体会,并乐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进行现场交流,欢迎有意者进行预报名(无费用)。
备考过程
我于2012年7月24日开始学习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资料,8月27日和29日参加考试,获得一次性通过全部四个科目考试(随后拿到加州注册会计师执照)。除去学习期间兼顾服务客户和看伦敦奥运会新闻和奖牌榜所花费时间,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实际不足1个月。
我的大学本科既不是财会专业,也不是法律专业。在参加美国CPA考试以前,早已通过了以下专业资格考试:
中国律师资格考试(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法律,约半年多时间获得通过);
国家司法考试(1个月);
中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3个礼拜);
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在开始学习前,我完全没有摸过美国CPA考试资料。但很多年以前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上市公司多年财务审计工作经历、以及多年的跨国税务工作经历所锻炼出良好的英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对学习和通过此次美国注会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美国刚读完的LL.M.(法学硕士,国际税法专业)对通过以税法为主的“法规”(Regulations)科目考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使用的是美国某培训机构的一套英文材料(一共四个科目),包括课本2000多页(Text Books)、课堂笔记近150页 (Class Notes)、总结笔记300多页(Summary Notes)以及大量的练习题。因时间有限,采取了以下应对方法:放弃阅读课本,同步学习和消化课堂笔记和总结笔记(因为二者的内容既重合又交叉),每消化一句,就整理为中文,形成自己的笔记,避免回头重复看英文材料。经过3个多礼拜的昼夜奋战,对四个科目的英文资料(课堂笔记和总结笔记)全部转换成了具有逻辑体系、便于理解和记忆的中文(夹带英文)笔记。所剩时间则用来做练习题和强化记忆。
由于考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本到位,且绝大部分考点基本上反映在所整理的笔记中,虽然考试中因对机考流程不熟悉而出现了一个小波折,但总体上考试仍算顺利,获得一次性通过全部四科考试。
心得体会
从此次参加美国注会考试中,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考试 (给自己一个通过考试的理由);
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最大程度提高效率(无论考什么都要如此);
要制定及严格执行自以为是“超负荷”的学习计划,迫使自己完成自以为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人的潜能往往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
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形式知识结构,并全面熟记和灵活运用知识点;
归纳总结知识后,要多做题目、多练习(无论什么考试,都尽量做历年真题);
最好要有扎实的财会专业背景(可花时间补);
最好要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可花时间补,英语基础薄弱的,需要恶补);
要在考前熟悉机考流程(万一考试中出现问题,考完后写电邮给官方求助,机考的每一个动作应该是被系统记录下来并可以还原的)。
考试制度
美国实行全国统一的注会考试,但需要通过州来报考,每个州的报考条件可能有所不同。考试时间(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不考)和地点可自行选择。实行机考,考题从系统中抽取。
与中国注会考试有所不同,美国注会主要考基础知识及应用,考题基本上没有设陷阱刁难考生,但考得很广、很细,且题量很大(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快速阅读英文的能力)。在所有的四个科目考试中,考题均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其中,对于主观题,除了商业环境(BusinessEnvironment and ncepts)这一科有三道题需打字作答以外,其他均是通过选择(系统提供很多选项)和输入数字的方式完成的。
现场分享
因为篇幅有限,上述心得体会并没有细化。为更好地分享经验,服务考友,本人乐意在方便时进行现场交流与互动,具体如下:
1. 现场分享内容:美国统一注会考试基本情况、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和高效的复习方法等。
2. 地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3. 时间:
北京(2016年3月21日至3月31日的某个工作日上午或下午,具体时间待定)
深圳(2016年4月或以后,具体时间待定)
上海和广州(具体时间,主要视个人出差行程安排而定)
4. 费用:若有场地、茶水、用餐等费用发生的,则参与者按照“AA制”平均分摊。
5. 报名方法:有意者请加个人微信号“jinjitax”或发电邮到glen.wei@进行预报名,请注明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和有意参加的地点(北京、上海、广州或深圳)等信息。
个人简历
韦金记,拥有律师(中国、美国加州和纽约州)、注册会计师(中国和加州)和中国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专门从事国内及国际税务咨询及筹划专业服务,10年以上跨国税务(包括4年在美国)以及多年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工作经验,为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许多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中国税务专业服务。
客户评价(摘自国家税务总局主管的《中国税务报》):
作为韦金记的客户,某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区财务经理王女士对其服务印象深刻。她说,他们公司近年来有不少重组业务,其中涉及很多复杂的税务、会计和法律问题,韦金记总是能够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给他们提供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我和他认识6年了,一直非常信赖他,有不懂的复杂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找他。”王女士说。
“在我认识的所有中介机构专家中,韦金记是一个真正把客户当做上帝的人。”作为韦金记的客户,另一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区财务经理李女士说。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她时常需要就一些税务处理向法国总部解释“为什么”。但是法国总部总是比较保守,在她看来没有问题的税务处理到了总部常常会被质疑。每当她向韦金记求助,他很擅长用总部听得懂的方式交流,问题总是能够迎刃而解。让李女士感动的是,即使凌晨打电话求助,韦金记也不厌其烦地解答。“正因为韦金记的专业和敬业,我们一直请他做顾问。”李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