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非营利组织免税政策
编者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那么,哪些组织是符合税法规定的非营利组织,哪些非营利组织可以取得免税资格?哪些类型的收入可以免税?华税律师为您一一梳理。
一、哪些非营利组织可以取得免税资格
通常理解,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都可以称为非营利组织。但是,税法上的非营利组织是个法律概念,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称为《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取得免税资格。
(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组织;
(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
(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本款所称投入人是指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年度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除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年度的检查结论为“合格”;
(九)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二、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
(一)非营利组织如何取得免税资格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采取分级认定的方式进行。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对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的资格联合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
经省级(含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相关条件的,应于办理税务登记后向其所在地省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申请报告,组织章程或管理制度,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非营利组织登记证复印件,申请前年度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公益活动和非营利活动的明细情况,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申请前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年度的年度检查结论等相关材料。
经市(地)级或县级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相关条件的,应于办理税务登记后分别向其所在地市(地)级或县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上述相关材料。
(二)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有效期为五年
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有效期为五年。非营利组织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享受免税优惠的资格到期自动失效。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复审,按照初次申请免税优惠资格的规定办理。
(三)非营利组织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
三、非营利组织取得免税资格,哪些收入可以免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文件规定,非营利组织的下列五类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
(二)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小结:
非营利组织符合相关条件,取得免税资格的,其中五种类型的收入可以免税。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非营利组织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登记,并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备案手续之后,仍应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其中免税收入可享受对应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