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管理会计发展脉络
纵观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管理会计发展历史,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彼得·德鲁克的现代管理学、肯尼斯·西蒙兹的战略成本管理、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卡普兰的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以及公共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公共管理思想等,管理会计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在实践基础上升华的,成为指导企业、政府开展管理活动的重要行动指南,推动实务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
泰勒(又名:泰罗)
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一书中说过:“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肯尼斯·西蒙兹
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h simmonds)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
此人在学术界极少被人提及,远远不及下面两位教授的额影响力大。
迈克尔·波特
迈克尔·波特对竞争情有独钟,他的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
波特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大学城—安娜堡,父亲是位军官。波特在普林斯顿时学的是机械和航空工程,随后转向商业,获哈佛大学的MBA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迈克尔·波特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为止,迈克尔·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罗伯特·卡普兰
罗伯特·卡普兰,是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recard,简称BSC)的创始人,美国平衡记分卡协会主席。1992年,卡普兰与戴维·诺顿(David P.Norton)发表了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第一篇文章《平衡计分卡——业绩衡量与驱动的新方法》。这是一套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它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平衡记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以下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平衡积分卡也被誉为战略地图。
和平衡积分卡一样著名的是作业成本法(ABC)以及作业成本管理(ABM)。在成本管理领域也是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