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演讲曾为回答不了"什么是企业"而羞愧!
本人曾经应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邀请,为香港企业家朋友做一演讲。在演讲提问环节,一位公司总裁希望我从简单回答两个问题:1)什么是企业? 2)为什么会出现企业?
尽管每天都在与企业打交道,以上两个问题也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从学理上予以圆满地回答与阐释,还确实不容易;因此,我只好老实承认自己本科与硕士都是学财务,缺少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与企业理论的基本训练与认知,对经济学大师们在企业理论方面的观点和文献并不了解,一时难以回答,待有研究后一定与其探讨。
没有能回答出香港企业家朋友的问题,自己一直耿耿于怀,很为自己的理论不足和学识浅露而羞愧!
本人借休假之际,推辞各种应酬,老老实实在钻在书房里,认真系统地研读了以下著作:。
1.Gregory.Mankiw(曼昆)教授的《Principles of Enomics》;
2.Paul.A.Samuelson(保罗。萨缪尔森)教授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3.史漫飞/柯武刚(德国)著《制度经济学》;
4.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
5.杨小凯(澳洲)教授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
6.茅于轼著《微观经济学10讲》;
7.张维迎著《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8.张维迎著《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等。
通过对上述经济学家著作的学习,自己才对“什么是企业?”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企业?”这两个问题有了初步了解。
一、 什么是企业?
根据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解释,所谓企业,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不对称剩余控制权:
对如何使用雇员的劳动,雇主有最后决定权或任意处置权;
2.收益的剩余索取权
雇员应得的收益有明确规定,剩余的收益才属于雇主;
3.产品的出售获利性
利用雇员生产出的某种产品,必须是为了出售获利而不是全部由自己享用。
二、为什么会出现企业?
对此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即分别从劳动分工、交易费用、中间产品市场解释企业为什么会出现。
1)劳动分工论:
这是科斯之前对为什么出现企业相对较好的理论解释;
2)交易费用论:
1937年科斯在其经典文章中说,上述劳动分工论的解释并不完全。因为市场的功能就是组织劳动分工,既然市场可以组织劳动分工,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实现劳动分工,为什么还需要企业呢?这个问题才是企业理论的真正始点。
因此,科斯说: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法,企业的出现一定是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所以交易费用的差别才是企业出现的真正原因。
根据我的理解,科斯实际上是把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品:凡是市场能够有效解决的,没有必要通过企业来解决;只有在市场无效的情况下,才有通过设立企业解决的必要。
3)中间产品市场论:
80年代初,张五常教授对科斯的理论做了进一步修正和发展,他指出:企业并不是用非市场方式代替市场方式来组织分工,而是用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只有当中间产品的交易费用高于用来生产此种中间产品的劳动力交易费用时,企业才会出现。
张五常教授的企业理论很有创见,但是却很少被人引用,其原因可能是他的理论不是用数学模型表达有关; 科斯本人却深懂张五常教授对企业理论的贡献,在他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说中,就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的思想的影响和对企业理论的贡献。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