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税收新政就是最好的税务筹划(7)加计扣除可以带来多少价值?
今天再聊聊大家熟悉的研发加计扣除,工作这些年,眼睁睁的看着加计扣除的变化,从2017年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到 75%,2021年把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本次两会进一步提升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 75%提高到100%。
研发加计扣除一直是支持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税收政策手段。
所以我们要开始对号入座了,能够加计扣除100%的,目前是两类企业,一个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个是制造业。
这个优惠力度相当大,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有研发的,除非你是一些纯贸易,或者纯文化类的业务,对于大部分公司都是适用的。
那什么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呢?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的通知,也就是一定要去根据这个评价办法去套你是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我们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有32.8万家,从我们专业的人员层面来说,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等待着我们去服务。上市公司仅仅4000多家,而这32万多的中小科技公司,市场有多大,未来如何选择赛道,如何去服务,谁去服务,其实都是可以算一笔账的。
当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至100%,能给这些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呢?
如果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投入200万,按之前75%的比例加计扣除,可以在税前实际扣除350万元,现在比例提至100%后,可在税前实际扣除400万元。
是不是就说明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提高了25%之后,加计扣除额就会提高50万元
如果按照25%企业所得税率,就可以少交税50×25%=12.5万
价值显而易见
我们遇到过很多企业,在加计扣除上实际是不会做的,甚至有些不敢做。很多企业会觉得,我这是科技型吗?我能加计扣除吗?我如果研发失败了怎么办?
国家并没有任何文件说必须研发成功才能扣除,也没有说过一些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之类的就不叫科研发。
对于研发的逻辑,目前国家的态度是相对更加包容和审慎的,因为研发加计扣除的目的就是鼓励企业在这个方面做投入,既然是鼓励的,一般就不会给你算小账
所以我们大部分企业自己都是有系统的,除非是一些纯粹的贸易或者人文之类的企业,一定要考虑研发加计扣除。
从研发费用本身的性质来说,人工费用、直接投入、无形资产摊销、折旧、“三新”(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用费以及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费用都算,所以包含的内容实际上非常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很多人有个误区,总以为这个企业得是什么省高科,国高科的才能用加计扣除。
其实,任何文件都没有这个规定,研发加计扣除没有任何高新技术企业的限制,并不需要一定要有国高科,只要你的企业不在行业禁止的名单里
只要你有了研发动作,有合理的研发,就可以。比如你有一个研发人员,哪怕只有一个,哪怕只有老板自己起到了研发的职能,有研发的动作,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分出一部分作为研发费用,也能加计扣除。
很多企业对于研发和高新企业的概念是混肴的
首先,高新企业必然存在研发
其次,有研发的企业未必是高新
这个关系大家要清楚,高新是一定有研发的,因为没有研发就批不下来,因为高新需要研发比例。
但是在高新的层面上,很多企业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我的收入增长太快了,我的研发比例就跟不上了,不符合高新规定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建议单独独立成立一个研发型的企业,作为你实际企业内部的一个研发型的主体来单独存在,去核算研发费用,并按照合理的利润向母公司收取研发服务相关的成本。然后用这个研发型的公司去申请高新,去申请加计扣除。
但是注意不要两边扣,只扣在一边。这是基本逻辑,不能双边扣。
还有一些企业,说我的研发费有一部分会放在成本里怎么办呢?其实这就是,有些时候开发的东西是直接有客户买单的。比如我开发的软件,形成了自己的只是产品,也有客户直接买了。所以研发费就进成本了。
如果是加计扣除,这种情况建议专门做一个备查账,把你成本和管理费用中的研发费集中管理,然后再去做研发加计扣除。这一块都是可以加计扣除,也可以算在高新的比例中的。当然,这一块其实也很容易成为漏洞。
你还遇到过哪些跟加计扣除有关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