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国会计视野
昨天下午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白院长和王教授聊了很多关于财务和审计发展的想法。
与王教授畅聊到了晚上十点多,回到家已经已经十一点多。收获很多,还得到了王教授的赠书。
聊了很多,包括课程,专业,经验,工作,发展,合作,软件,还包括写小说和拍电影。
王教授是最资深的会计视野用户,从版主,到现在视野的管理者,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前辈对于这份专业的执着和热爱。
我也是视野的老用户了,十年前做审计的时候,没有什么资源,有问题就去找视野。后来视野转发发了我很多的文章,再后来通过视野的平台讲过课。
我直言不讳,我说视野的资源和专业,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不管是中华东奥,还是知乎豆瓣,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给出的答疑和答案,要么不会令人信服,要么就是通用的答案复制过来。
只有视野,我们一度认为代表着实务界的权威。更何况它背后依托的是上国会,本身就是国家的官方组织。
但是视野的平台建设,相对老旧,尤其是移动端。
这就导致了,让知乎之类的歪风邪气刮满了财务界,而真正有价值的宝藏却淡出了部分市场。
论坛过时了吗?并没有。
知乎其实也是论坛的逻辑,有人发帖,有人提问,有人回答,有人跟贴。只是平台的形式和推广方式变了而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知乎,这其实是另我一直没有想通的事情,我偶尔知乎也会发一些内容,但是只是偶尔,我很少会上知乎。
原因只有两个,首先,知乎的界面设计复杂且杂乱,我受不了这种界面。
其次,知乎的内容看似大神很多,实则真正有能力的大佬很少,各种妖魔鬼怪充斥其中。
视野的优势在于,集中大量的真正大佬,在财务领域辛勤的耕耘。
作为一个论坛,最重要的就是沟通。
这种沟通是区别于微信群的,甚至是优于微信社群的。
社群内的沟通,吹水居多,系统化的内容很少,信息量太大,很快就会被刷掉。信息量太少,好像也失去了一些价值。这也是我尝试了多种社群运营之后,一直无解的问题。
于是我开启了知识星球,知识星球虽说也是社群,但是它更是论坛的逻辑。
有人发,有人回,有人跟,有人问,有人答。
可能并不需要实时性,但是却可以总结的更系统,更全面,还能通过标签,搜索等一些功能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
并且通过交流,来实现更深度的链接。
这就是我做这个星球的初衷,打造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质量审计学习及交流社群。打造一个高段位、高质量的小圈子。
这种交流和链接,更具备价值,更深度,更专业。
只不过,形式和载体需要有新的创新。
这几年,不只一个公众号和小程序,都号称爬了视野的所有的回答,并且可以检索,可以搜索,甚至还专门做了小程序,内容就是某个版主的所有视野的帖子。
所以也足以可见,视野的宝藏。
所以再回到知乎,为什么知乎的流量非常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门槛低。
专业的内容和话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来说常常会望而却步,就算心里很想聊上两句但苦于肚里没货。
但是,低门槛就不会发生这个问题,因为它降低了大家参与内容生产的成本。
人人参与的门槛降低,人人制造内容的可能性就变大。
然后很多人像找到知己一样滔滔不绝地吐露自己的遭遇、槽点,发泄和抱怨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就像我之前看到过一个人在知乎发表的一篇内容,关注和点赞量非常高,他说自己在德勤干了五个月,然后受不了而愤愤离职,然后把审计骂的毫无是处,得到了很多人的拍手叫好。
5个月,就当逃兵的人,5个月,估计连审计的流程都没有做完过,甚至连审计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人给他点赞,还有人相信,简直是害人害己。
然而,那些真正的大佬,事务所的合伙人,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们发表过这种言论呢?
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多看看大佬的文章,非要去看这种毛孩子吐槽的内容呢?
后来,发现原来大家都是这样的,“受到压迫的人民群众”惺惺相惜,愈发愿意讨论下去。
如同一个大妈遇到另一个大妈讨论自己家孩子多不听话是一样的。
另外,我们聊到了系统,聊到了财务人员的培养,聊到了拍电影。
这些都是我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非常清晰,不管是之前搞系统,现在搞人,还是未来拍电影搞文化,我的目标和方向一直没变,就是能够影响整个行业,促进行业的价值体现。
以前是用系统的方式,我说我做系统,从来没想过去为了去解决某一个底稿而做,我是要通过系统的逻辑来引导大家改变工作方式,改变审计方式,传递整个审计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影响审计行业。
现在是通过对于人才的培养,来做同样的目的和事情。
未来要拍电影,同样也是通过文化建设,来影响整个行业,使行业走向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
所以我的目标和价值非常明确。
实现的方式和路径却是多样的。
希望有一天,真正的价值和宝藏可以重新获得市场,而那些抱怨、垃圾、一定要远离。
你可以愤怒,可以不满,但绝不能抱怨。
与更多大佬建立联系,深入沟通,慢慢的,你就会成为大佬。一起做更多有趣有价值的事情。
每天与一些垃圾为伍,当你身边都是垃圾的时候,你就会成为垃圾。
同时,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与众多小伙伴和大佬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