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控角度说说4200亿虚开
4800亿元的虚开
有位老师说,这些人胆儿真肥,我认为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犯罪分子会认为他们这是「富贵险中求」;因为就倒腾几张纸(增值税发票),就可以变出人民币,这不是金手指是什么?这不是神奇的阿拉丁神灯是什么?
当然,从财税老师的角度、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就是不懂法;懂法就不会也不敢这么干!
为何虚开越来越大?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说,因为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所以就能破获这些大案,而不是以前的几个亿。
从媒体公布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2019-4~2019-11仅仅历经7个月;
*接收与开具增值税发票有异常;
(DALE揣测就是进销不对称、IP与MAC位址有异常等)
*没有实际经营场所、没有真实交易;
(DALE:这是所谓「专门用于虚开发票的企业」的标准信号)
*涉案的私人账户、对公账户、走账账户、资金归结账户都有;
(DALE:这个案例足可以做为虚开的典型了,这装备这么齐全)
*相关数据300余万条、资金「链路环路」(注1)2万余条;
(DALE:这没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与能力,恐怕三年都理不清楚,可以说,有了大数据的技术三年都不见得处理完的,缩短到半年,最后一个月蹲点抓人。)
*公安干警在零下20度室外蹲点12天抓人。
(DALE:也就公安干警才有这个能力、能耐与设备;我相信下次歹徒跑到火星去,一样被抓!)
正当的企业别碰虚开的发票
很多老板、采购、业务经手买卖业务的时候,喜欢谈所谓的「不开发票」多少钱,然后再事后到处买「便宜」的发票来抵扣。
以前这样的案件,可能拖个三到五年,自以为聪明的把有买发票抵扣的执照注销,然后就认为自己可以逍遥法外;从这个4208亿的案例来看,这个三五年被缩短到半年,你来不及注销就会东窗事发。
换个角度来看,正常的交易就是与A交易就与A金钱往来,而发票也与A关联;正常的交易向A买货,采购会去看过A的营业地点;正常的情况卖货给B,业务会经常跑跑B的营业地点,因为怕收不到钱。
所以,违反常理的,必定有妖孽。正常经营的企业,就不会出现有买发票的情况,相反的说,出现买发票抵扣的情况,必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