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迷茫的审计师想辞职时,我的六个建议
前日北京小聚,几乎清一色来自事务所,有的来自于一个所,有的走了,有的刚刚来,有想走的,也有充满希望的。
昨天晚上看了这样一段话。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
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种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
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
话虽如此,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是巨大的。
有多少人又能面对挑战坚定不移呢。
前日吃饭,我也在说,很多事情我都在尝试着去做,最终做到什么成果,我也不知道,成了就成了,不成也罢了,无非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虚度人生就好。
前几天在郑州,有个朋友说,她买股票,挣了一笔钱,后来越买越亏。我说因为你把挣到的第一笔钱的运气当成了你的能力。
你只是幸运的做成了一件事,但是你自己根本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而且,也并没有努力的让自己达到这个能力。
亏钱,失败,玩不下去,早晚的事。
我看很多人做审计都是这种状态。
干了半年辞职了,然后说审计不好。
就会做了几页底稿,觉得自己就会做审计了。
其实我自己也做瞎过很多事,但是不管怎么瞎,宗旨和目标从来没变,动态中不断的学习和挑战,至少每次的瞎,也都瞎的上了一个层次。
所以,这些年很多人找我,我拒绝了大部分,原因就是,你在评价身边的人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不是看他做成了一件什么事,而是看他做的所有的事情中,不管好的坏的,成的没成的,他的态度、作为、做事方式。
做成一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付出的,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就像我这些年,做审计,做财务,做咨询。昨天我跟朋友们在聊,我给她们列举了一下今年以来北京找我的客户,她们说,这很奇怪啊,因为我们的组织里有很多北京的老师,为什么她们要去找你啊。
我给她们看,我的客户,约我吃饭的,下到90后的小老板,大到六七十岁的前辈,都在排着队呢,这都要排到下个月去了。
我何德何能,因为我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不管是投融资,还是财务规范,预算,审计,我都曾经帮助他们落地。
前日吃饭跟老兄也在聊,除了上市公司那四千多家以外,大部分的公司都是非上市公司,大部分的财务从业者都存在于这部分公司中,而他们的需求其实是更复杂,更多,更多元化的。
如何去服务这些公司呢,他们的需求与上市公司完全不同,有的需要生存,有的需要发展,有的需要扩张,有的需要转型。
从财务到税务,从经验到管理,每个公司的问题都是千奇百怪的,怎么去落地,需要非常非常强的专业能力。
我说我去尝试,我要去深入到更多的企业之中,才能去整理出一套相对的案例和落地标准。
一个人终究是有限的,单打独斗很难掀起风浪,你的客户,同事,朋友,领导,他们对你的信任,是你帮他们一件一件事情摆平了,这些点点滴滴才可能铺垫你的最终的结果。
这个过程很慢,甚至很痛苦。
第一个建议,把自己放在想要的位置和水平去做事
如果你把自己定位在现在的位置和水平去做事,很容易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如你就想把底稿做出来,完成你的手头工作,于是你去找这种编制底稿的课程和资料。
很多人也问过我,这张底稿怎么做啊,我现在基本不再回答这类问题。
你做出这张底稿的喜悦,会倍感轻松和满足。
但是,同时也会让你停滞不前。
很多人走了,因为来到事务所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的加班和努力,完全没有得到自己的预期回报,没钱也没成长,甚至得不到认可。
有时候面对项目经理的责骂,不满、委屈。
最后变得怨天尤人,觉得自己被屈才了,大骂这个行业如何如何。
其实你就放下心来,踏实按照你自己定位的目标去做事,别人都会看得到。
可是现实却是,很多人,你为他着想,他并不觉得,他只会盯着底稿,那么他自己其实也就是个底稿了。
第二个建议,知道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
我前日吃饭,我说我曾经在事务所犯了一些错误,那是我遇到的第一次不公,第一次心灰意冷,别人奖金一万,我只拿了三千,负面的情绪简直让我一度放弃了工作。
包括去年的我的客户,在奖惩制度中,他问我如何能做到公平,应该怎么设计。
我说在谁手上出的事情,谁就是第一责任人,不要去追溯,不要去找借口,因为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偏差,根本不可能完全公平公正。
所谓的奖惩也好,绩效也好,工资待遇也好,加班也好,都只是一种管理工具,每个人的认知,包括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也并不是金科玉律。
只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手段罢了。
千万别当成什么真理。
但是,当你没有拿到自己渴望的待遇,当你加班加到泪眼朦胧的时候,它还是会影响你的积极性。比如我当年,一怒之下,工作的积极性就像瞬间泄气的皮球,知道自己很多工作没有做完,但是就是做不动。
其实,只要你自己认可和确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知道这个不会真的影响你实际的能力,就能最小化偏差给你带来的坏影响。
我背锅背的非常多,性质比很多人严重,唯一庆幸的是还没有遭遇过处罚。
实在遇到离谱到不能忍的,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还怕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不成?
很多人不敢离职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
第三个建议,晓得哪里都有委屈和狗血
要知道远处的草坪看起来总是更绿,只有成为身边的草坪,你才能看到所有的枯黄和污渍。
就像你去追求她时,看她什么都好,真正在一起了,才能看到她的不能容忍缺点和嗜好。
工作久了,哪里都有操蛋的人,哪里都有委屈,哪里都有狗血。
尤其是跟女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她们好像八卦特别多,可以滔滔不绝的说几个小时。
就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过是不一样的程度,不一样的形态罢了。
工作,不如看看哪里你能让其变得更好,而不是总去抱怨。
第四个建议,我们拼的不仅是智力,还有体力和心力
审计行业,财务领域内,人太多太多了,而且现在的小朋友,都很聪明。
如果你聪明还比别人都努力,你就超过了一大半人。
如果你不仅聪明,不仅努力,还有着打不倒,死也要把事情做成的心力,你就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但是大部分的孩子们,把聪明用在了小聪明上,缺的是努力、坚持和恒心。
前几天在郑州,哥们说了句话,如果你在一个专业扎根七年,不可能做不好,不可能做不成一些成绩。
尤其在数据化的时代,人会变得更加机械化。
就像我平时是不喜欢用手机的,所以我经常漏掉很多信息,我的手机从来不响,因为我关掉了所有的通知推送,包括微信。
但是我并不是脱离他,我需要他的时候,每天睡前,吃饭或者休息的间隙,我会快速的浏览掉一些内容。
尤其是坐车的时候,我通常就是看着窗外,我坐车走路几乎不会看手机。
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审计系统,电子产品成为我们身体的外延。
如果智能化发展迅速,我们都存在于一个程序中,它能让你一直很嗨,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它属于另类的精神毒品,消耗我们自己,然后让自己产生一些短期的精神愉悦,这样人很累也很可悲。
这就像爱情一样,很爽,很舒服,但是很短暂,很累,越陷入进去,最终带来的可能是更痛苦。
我们经常被困在工作中,等你等着自己被过度消耗。
我们掌握了很多专业,同时专业也反过来驯化了我们。
第五个建议,想清楚发展还是逃避
很多人离开事务所,不是因为发展,而是逃避。
逃避其实在很多时候也并没有错。
我之前直播给大家说面试的时候,我说到,面试的时候有一道价值千万的提问,就是你为什么离职。
大部分都喜欢说,因为公司搬家了,倒闭了,结婚了,生娃了,求稳定。
其实我们更愿意听到的,是求发展。
大部分人,面对痛苦的时候,会选择放弃,但是有的人也选择了坚持。
就像前天小伙伴们聚会所提到的,好像三年以下的审计员一直在变,而七八年的以上的就相对稳定。
为什么一直在变,因为随时都可以替代,因为他们随时都会放弃。
逃跑的原因,通常是无法承受的痛苦,加班,疲劳,迷茫,焦虑。
尤其是手上的事情被自己做成了一个烂摊子,落下的事情太多的时候,就想逃避,逃离。
只有内心有信念,极其坚韧的人,才能走得特别远。
一个人,比别人强,其实不仅仅是专业能力,首先强的是内心,内心所追求的价值。
你的专业,项目,做成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是外化的表现。
就像马斯克觉得我们应该去外星走走,不能被禁锢在地球上消耗现有的资源,看起来疯狂,但是一旦被点燃,无数的全世界最优秀的人都渴望与他站在一起,并且努力。
就像我们的知识星球,你可以看到人与人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你就能知道,同样27岁,为什么有些小伙伴就已经可以在报告签字了,有些还是小朋友。
郑州有个姑娘,说只想安稳的坐个会计,对主管都没有信心。我一度鼓励她,因为在所有的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都有很多变化,这种变化,一定是变得更加开放和勇于突破自我。
第六个建议,事缓则圆,韬光养晦
当所有的以上的都还是不能让你释怀,就想想你是不是太性急了。
如果时事不能成就你,不妨暂时放下执念,借机会学习和充实自己。
只要自己在成长,能力不断提高,短期没有回报又如何呢?时机总会来的。
审计是一门艺术,艺术家的天赋往往是在最痛苦时激发出来的,如果一个人的命运一直很顺,往往很难创作出惊世之作。
人在痛苦时,要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体悟,更要用钢铁般的毅力去消化,这样痛苦就变成了能力。
让短暂的生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