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的价值都被非财务人窃取了:节税降本的坑
去年的时候,我作为财税顾问,去帮助企业谈过几个项目。
为什么我要去,因为他们可以搞定老板,搞定所有人,就是难以搞定财务。
在这之前,我听说过,也研究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一直云里雾里,不知道实际到底是怎么做的。
因为我发现,我身边玩税筹的服务公司,几乎没几个懂税的,我们专业人士都干不了的事情,他们却在这其中发了财。
这些人里有之前放高利贷的,有黑社会的,有搞人力资源的,也有几个财税出身的。
我就很纳闷,他们到底在搞什么?
我们半个月,谈了几个大项目,都是国内知名度很高,而且相对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分布在上海、杭州、深圳、东莞。
谈完这几家客户,我就发现了,一个字,真坑。
我谈的这几家客户,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比如外卖平台、商超、跑腿平台等等
企业老板都希望转化用工成本,毕竟,这么多的人员,工资和社保成本是个大问题。
这些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老板很简单,要节省成本,甚至按最低基数交社保。
但是社保入税,把他们弄的有点害怕。
害怕的本质不是社保入税,而是这些所谓的人力资源公司,税筹公司,为了做生意,故意宣传,到处参加活动授课讲课,制造舆论,目的就是要业务。
我之前去听过一个讲座,很大的一个讲座,通常他们都会把这种讲座和活动搞得很高大上,对方一听我是搞财务的,直接不让我来了,很强硬的把我赶出来了。
实际上,社保入税,提了这么久了,但是执行的怎么样,大家都能看到。
为什么呢,按最低基数交社保对吗?肯定是不对的。
你知道,我知道,国家比谁都清楚,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为什么不管呢?
管的了吗?
目前,方向是减税,降负,再加上疫情的艰难,你还去征社保,还要不要活了。
一切都要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
所以,什么社保入税,它并不妖。
社保确实要税务局来征收了,但是它只是征收。
税局就是收钱的收银员而已
至于你的基数,有没有少交,税局也许能看出来,但是它不管,这不是它的管辖范围。
再说我们谈判现场,这些业务到底是怎么玩的?
我们怎么跟客户吹的,我们叫岗位外包,一会又叫众包,反正不管怎么叫,就跟企业说,你采购了我们的这个服务,第一,你啥也不用管,我们来搞定,第二,你的用工的风险全部转移了,没有任何用工风险了,第三,你节税节约成本达到80%。
还坚称合理合法。
到现在,他们还经常打电话来问我,有新的客户了,这个怎么谈,怎么做才好。
先说,这些公司的做法是什么,怎么就能没风险的节税和节约用工成本呢?
第一,客户需要与他们的这些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毕竟都是一些外卖啊,商超啊,跑腿啊,这类人群对合同的要求本身也不高。
然后,客户和这些人力公司签订岗位外包的协议,原来的这些人,跟人力资源公司签合同。
这些人跟人力公司签合同很方面,基本都是网签,就像网络注册会员一样,你点了同意,提交身份证明,电子合同就完成了。
在实施过程中,客户把钱打给人力公司,人力公司给这些员工发钱,一般来说会走一个平台,利用税收洼地,或者搞成灵活用工的形式化,来核定个税。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在东莞,对方的律师提出了问题,虽然劳动关系解除了,但是就没有风险了吗?实质其实这些人还是客户的人。
我们的人的回答是,因为所有的文件、资料、合同都可以证明,他们与这些员工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就可以避免任何风险。
我不能坏了事情,我没有表态,默默的看着他们掐。
我帮对方律师说话,我们的人估计会让我客死他乡。
我帮我们的人说话,我觉得我在侮辱我自己。
没有劳动合同,就代表不具备劳动关系吗?
劳动关系的成立,一定是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吗?
不签合同的公司和关系多了去了,这些公司发生的劳动仲裁最多。
解除劳动关系只是形式,实际上,本质上,用工关系并没有改变,这些人就是客户的人。
一旦出了事情,一旦劳动监察,一点都跑不掉。
再说税务
税务怎么解决呢,对客户一般都是吹,可以给你开票,什么票都能开,可以抵扣。
这些票开出来的,我见过有开现代服务的,有开人力资源服务的。
我翻开了我的税法小宝典,查了一下。
人力资源外包,按经纪代理服务缴纳增值税。
所以,说什么抵扣啊,什么都能开啊,那可能开票是有问题的。
我之前在外企的时候,见过这种票,我们招过一些人,都是采用这种外包的形式,其实很多外企都是这样的形式。
外企给我们的开票,就是这种经纪代理服务的票。
我们招的很多人,自己也不清楚,然后离职之后处理社保相关事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社保关系居然在人力外包公司,所以又把我们公司告了。
但是我们的做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杭州谈项目的时候,对方最关注的就是工伤问题,因为他们公司是做外送和跑腿的。
外送小哥哥的电动车,就差一双翅膀了,给他装个螺旋桨,他就能飞。
我曾经开车就撞过一个外卖小哥,他想讹我钱,他坐地下不起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腿疼。
我说你再说一遍?
他说没事,站起来骑车继续飞奔讹下一个人去了。
我们的人跟客户的解释是,因为劳动关系已经解除,工伤关系客户可以不负责任。但是我们提供保险服务,给客户再加一层保障。
做生意都是这样,都是套路。
实际上,一旦真的发生工伤,不管是什么合同,这些人要告的,要索赔的,肯定是客户。
这是跑不掉的,我美团送个外卖,我的接单,我的信息,我的衣服,其实都是美团的,这是实质。
你不能说没签劳动合同,人死了活该,你是跑不了的。
国家鼓励新的用工形式,鼓励企业节约成本,但是很多人力资源公司,税筹公司,以为发现了新机遇。
其实,确实是新机遇,这个方向没错,但是由于这些公司本身缺乏专业能力,但是具备很强的PPT能力,公关能力,所以,他们在这个行业里打的风生水起。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很大。
专业的事情,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加以保障。
风险,一定是第一要素。
否则,一不小心,就被坑了。
医药、医美、外卖、跑腿、网红、制造业等等,我接触了很多,很多企业都有十分急切的相关需求,我也接触了很多相关的税务公司、人力资源公司,他们做了很多的相关的行业解决方案,在我看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因为他们的方案的出发点,都是他们自己如何获利挣钱,背后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的方案并不值钱,他们要挣得钱,是卖他们的产品。这就是风险的源泉。
老板通常是激情的,甚至是激进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创业打天下。
但是处理财税相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收起激情,市场需要激情,风险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