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审,你还有多久崩溃
从预审开始,到现在,大部分人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了
也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陷入疲惫了
你的崩溃值,还剩多少呢?
昨天,我们说了一个词,叫北极星
也就是在工作中,你必须拥有这样一个指引,它是方向
在实务中,其实就是风险衡量指标,或者是财务中的互斥的一组数据
其实,从理论上说,或者大部分人的心里,这颗星应该都由领导层来确定
比如你的项目经理,它要告诉你重点在哪里,方向在哪里,从而制定整体的审计计划。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我只需要在你的指导下,在已经既定的风险水平下,进行细节的测试,各类程序等等。
所谓术业有专攻,项目组之所以配备这么多人,每个人的工作职能是不一样的。
可是
在现实的项目中,很多项目组,压根就没有这个指标,风险有多大,项目经理自己都说不准。
哪些程序必须做,哪些凭证必须抽,也是闭着眼睛先做着再说。
其实,你在一个项目组,做什么工作,不是既定的。
或者说,跟你的职位无关。
为什么我曾经把项目经理给揍了,因为我觉得他不行。
我找出的风险和问题,他自己不知道怎么解决,他就想办法掩盖。
而且,你掩盖就算了,我也懒得理你,但是他自己搞不定还跟个娘们似的天天怪我。
当时年轻气盛,一怒之下就让他闭嘴了。
这是插曲
我的意思就是,不管你处于什么职位,只要你用项目经理的脑子在想问题了,你就已经胜任,或者具备一定的项目经理的能力或者潜力的。
虽然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小审计们,工作中都在摸鱼,都在划水。
实际上,就你们那些小伎俩,我们不用看都知道,都是玩剩下的。
但是,我也知道,虽然他们都在摸鱼,实际上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成长的
摸鱼的原因,是因为即使不摸鱼,也不知道要怎么做
即使想思考,也不知道思考什么
所以,找北极星的这个玩法,可以在年审中试一试了。
如何找北极星,我提供几个方向,大家可以试着探索
首先,从客户整体出发
北极星代表着整个项目的方向,而这个项目,就是企业
你要试着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企业,也就是我常说的,跳出底稿。
我们现在审计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从自身出发
项目经理只想那个试算,审计员只想他的底稿
那是你应该在现场研究的东西吗?
现场干什么,为什么要出差去现场
如果只是合并报表的话,还需要去现场吗?
举个例子,前天,跟一个朋友讲审计
讲到审计需要的资料时,无意间提到了组织结构
我们审计的时候,通常资料清单里会有一份组织结构图
但是这个图要过来,很多人都没看过,然后就装订起来了
你想过没有,你要的资料,都是干嘛用的
为什么不看
其实组织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是非常喜欢看的。
你通过这个企业的组织架构,你就能看出一个企业的运作模式,或者商业模式
为什么有销售部,为什么有生产部,为什么有企划部
每个部门都是做什么的,都是如何做的,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每个部门有多少人,多少岗位,岗位职责是什么
有没有跨部门的人,跨部门的人中有没有涉及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的。
各个部门之间,是如何跨部门工作的,这个流程是什么
每个部门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等等
你看,你这样一看,一个公司的内控测试其实就做完了,人力资源也了解了,甚至,类似涉及研发人员研发费分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再继续深入,比如看到生产部门,继续了解生产是如何进行的,生产工艺,核算等等。
销售部门,销售的模式,定价模式,获客模式,主要收入,主要产品,等等,销售也就搞定了。
再通过跨部门的流程,各个报表项目之间的循环和钩稽关系也就慢慢搞定了。
也就是从上到下,层层剥离
站在更高的角度,一层层走下来,你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报表。
不要受限于职能角度
我希望你能理解的是
不管你做什么具体的内容,做存货,做收入,做费用,还是合并报表
你做的所有的内容,与其他人的内容,都是有关联的,而且是密切关联。
比如你做存货,他做成本
你做完了程序,你认为没问题
可以他做的成本,他觉得有问题
这时候你还会觉得你没问题吗?
另一个同学做应付账款,他也有问题,你还会觉得你没问题吗?
还要一个同学做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也有问题,你还会觉得你没问题吗?
然后,很多小朋友就是觉得没问题,因为他做的没问题。
忽略了报表,忽略了整体,忽略了钩稽关系
总以为那些是别人的工作,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所以,一定要从自己的职能中跳出来,不要受到角色的牵绊
你不是项目经理,可能你胜过项目经理
你是项目经理,可能你更需要小朋友的支撑。
这就是,要提高的审计思维的认知。
其次,不要受制于某一个问题
比如,我之前所讲的,我知道它的货币资金不对,有问题
可是,我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找不到根源
我看出这个指标异常了,可是为什么异常,说不出,也找不到
还是说货币资金,有一个项目,小朋友核对资金流水,就是一笔一笔的核对,最后核对疯了,有没有问题也不知道,因为满眼都是数字和表格,脑子里已经出现了密集恐惧。
而我去做的时候,我把对账单的所有明细根据名称进行了一个筛选,然后再筛选客户的时候,与收入的客户进行了一个匹配和对比,马上我就发现了问题的突破口。
这就是,有时候,把一个问题盯的太细,会限制你的想象空间。
我的一个小朋友说,看你做的底稿,和你讲的,思路很清晰
可是她自己再去做的时候,就是做不出来。
我可是手把手教的,底稿一步步画的,可是换一个项目,比着葫芦画瓢都画不出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思维受限了
我给你的是思路,你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问题调整
不同的企业,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你必须去探索那个突破口
否则,你卡死在一个方向上,思维就会受到限制
这也是我从不使用模板的原因。
当然,突破这个限制,很难
我也是经历了很多很多的项目,才慢慢找到感觉
如何找到感觉,就是多问,多聊,多想
尤其是跟项目经理,合伙人,企业老板,企业高管们多沟通
因为你站在一个低的角度,永远不会了解一个高的角度
你如果不能和企业站在一个维度中,就根本无非了解这个企业
连企业都不了解,你还审什么?
还是之前所说,审计,一定要注意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