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底稿做审计
年审来了,你在项目的过程中,是否会陷入思维的瓶颈,不知道如何去突破?
大部分的人往往不知道变通,选择直接硬上,到了项目现场,就开底稿。
暴力,太暴力了。
作为一个审计人,你需要学会转化思维方向,巧妙解决问题,这便是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啥玩意
横向思维指的是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其他维度着眼,产生出新的想法来解决当前困扰你的问题。
不加以任何的局限,通过发散性的思考,从不同维度的点进行切入,打破现有的思维瓶颈。
其实,就是跳出底稿的思维
审计的特点是变化的,要想把审计做好,必须要接受变化,拥抱变化,爱上不确定性。
而且作为审计,面对不同的企业,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财务的专业,而是要把看似死板的财务专业,灵活的应用到变化的市场中去。
审计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我们有固定的底稿,固定的模板,固定的报告,可是如何运用,就很讲究了。
有些人喜欢拿过来就贴数字,有些人喜欢看底稿前的程序说明,有些人会研究每一个细节,有些人会把风险和程序串联起来。
我现在为什么不用模板,首先,模板我看的太多了,我闭着眼睛都知道每个事务所的模板长什么样子,有什么内容。
其次,我需要新的思路,我需要找到审计项目的突破口,而我们的模板,其实最丰满的还是实质性程序。
风险评估,包括内控在我们的底稿模板中,我觉得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而实质性程序,是最终的执行层面。
审计要做好,更重要的思路。
但是我们经常会碰壁,不是不想做好,是真的无从下手。
不是不想发现问题,可是真的没发现问题啊。
回头看看隔壁的小哥,天天在那里玩游戏,结果最后发现了一堆问题,他是怎么做到的?
传统的方式使你处处碰壁时,不妨换个思维方式,横向的思考也许会为你带来你想取得的成果。
在传统的审计纵向思维时,每一步都必须正确无误;比如我们做底稿,很多小朋友都是按照底稿的要求,一张表一张表的填数字,按审计的流程在做事情。
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内部的巡检,一个20年的老会计审计应交税费,她的方式就是从头到尾,把科目余额表顺着加了一遍,重新算了一遍。
而实际上呢,先不说你重新算一遍是不是浪费时间,首先思维上就出问题了。
很多审计咨询我问题的时候,我一听,就发现了他们思维上存在问题。
而横向思维则不必,只要结果正确就行。
尤其是审计,横向思维是必须的,因为报表本身的钩稽关系就是横向思维。
就像我前段时间讲的审计实务,我通过货币资金,审计出收入和成本的问题。
如何审计毛利,无非就是收入和成本,如何审计成本,无非就是存货和成本两条线,如何审计存货,无非就是数量和金额的问题。
存货包含哪些因素,应付款,预付款,成本等等。
应付款没问题,存货采购是不是意味着也没问题。
存货结转没问题,是不是就意味着成本就没问题。
一环扣一环。
审计与会计最大的不同,就是逻辑。
而审计不同,审计是从各个角度,万箭穿心,要的就是找到那个心。
纵向思维集中于一点,排除一切不相干的东西,就像很多小朋友做底稿,就是盯着数字,盯着这张表,不管它什么意思,我就是要填出来,不管它有用没用,先帮我把数字搞进去。
横向思维欢迎偶然闯入的东西,突然发现一个对不上的数字,我们会欢欣鼓舞。而对于小朋友来说,可能是一个灾难,为啥对不上了???
纵向思维是希望;横向思维就如同走进了无人的荒漠
所以,小朋友们喜欢底稿,因为顺着把每一张底稿做完,就完成了工作。
而对于我来说,我不需要底稿,我需要的只是一张空白的纸,任由我探索,经常,我在画底稿的时候,会走很多的弯路,画错了,重新改,思路错了,重新来。
但是这些磕磕绊绊,才能发现荒漠中的水源。
审计就是在荒漠中找水的过程。
未知的客户,未知的项目,未知的故事,茫然无措,但是你必须找到水。
纵向思维,信息就是信息,以求达到问题的解决
横向思维,信息不是信息,而是一种启发,以求重新构建模式。
比如,今天跟朋友吃饭聊天,她问我前天去她那里听课,感受怎么样。我说我听课听的不是她的那些内容,我只想去找思路的,她讲的那些内容,我不需要通过听课来达到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她的一句话,对我有了新的思路,就够了,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纵向思维是分析,发现不符合逻辑就停止思考,比如我们的很多小朋友,最害怕数字不平,数字不平,简直天都要塌下来。
横向思维是寻找更多的答案,不符合逻辑,也要进行下去。比如很多小朋友,遇到导不出数字,遇到企业给不到资料,就傻了。
我做过的很多项目,导不出数字的,没有序时账的,没有资料的,没有凭证的,企业不配合的,烂摊子的,各种情况都有。我之所以能够被委以重任,就是我擅长解决疑难杂症。
我之前带小朋友的时候,我就一个原则,大胆去做,我告诉你怎么做,你去做到。如果小朋友说,由于企业缺少这个资料,做不出来,没关系,我会问一下企业的情况,然后帮他想一个新的方式和思路,如果他说能做,好的,去吧,成为这个项目的主角。
横向思维中的实践感受
1.消除障碍,找到支配点、
审计一定要善于思考,找到新的思路。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也就说,每个企业,你都要产生新的思路。
这就是我说的审计的思维模型,很多人不会想思路,没有思路,是因为没有这个模型,不知道如何想问题。
做完底稿,多想想如何思路问题,比单纯的填数字更重要。
找到思路之后,要将它明确化,明确到每一步怎么做,发现做不下去的原因,再进行新的思路,周而复始。
如果你还是不懂的如何操作,或者没有概念,可以参照我讲的审计实务。
收入成本的审计总结
你真的会审计货币资金吗?
审计实务的课后总结
2.摆脱束缚
我们从学校学习,到事务所工作,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方式,固定的流程,对审计工作几乎变得越来越没有作用,反而抑制了我们的很多思路。
很多小朋友给我说,到了项目现场,第一件事就是开底稿啊,开了底稿就是填数字啊,填完数字就好了。
你连去做什么都不知道,你开什么底稿。
到了项目经理,其实也很困惑,很多人发现了问题,甚至有了一些思路,可是这些思路感觉隐隐约约,脑子里有,却不知道如何实施,不是俯拾即是,逻辑上想的通,但是说不通。
这是一种好现象,下一步,你就要学着建立画面,在脑子里建立画面,然后把它画到底稿里。
3.偶然变成必然
万物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够掌握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即使根据仅有的一点信息,也可以使我们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所以有人问我看什么书,我很少看财务方面的专业书,我会去看军事,看历史,看医学,我觉得,其实这就是审计。
医生看病医病,审计对企业看风险解决问题,异曲同工,讲究的都是一个方法。
审计报告是诊断结果,其实真正考验水平的,是你的方子。
习惯横向思考,利用偶然获得的信息,萌发偶然情况下的思路。
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偶然。
有时候集中是无效的,需要多去思考那些看似无关的问题,无关的因素。比如在项目现场,盘点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存货数数字,看看仓管,看看环境,与工人聊聊天,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突破。
4.以终为始
做项目,一定要先定目标,先考虑终点。
当我们的思维陷入瓶颈的时候,就像循环结构一样,再返回项目的最开始,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再走一遍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很多你从未涉及的方方面面。
5.思维的交叉
审计的思维,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交叉。
除了我们看到的账面,科目与科目的交叉思考之外。
对于项目的思路,思想,方法,程序,我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所有的思路与最终的目标都能形成一个交叉点。才能让整个项目,成为一个整体化工作。
横向思维,在面对项目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时,能够游刃有余。
当然只有横向太容易天马行空,偏离轨道,一个优秀的审计,既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又能对这些思维进行深度的挖掘
将横向与纵向思考相结合,工作无往而不利。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