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操控与反操控---借款篇
借款是最古老的融资方式,相信一样技术如何进步都将存在的一种金融工具。由此产生了财务杠杆和银行业的基本商业模式。通过市场化的利率将资金提供给效率最高的企业来一起创造可持续的价值是借款的基石。
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通过借款来做大做强是主要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都是通过财务杠杆来达到快速扩大,大多数成功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成为了行业的领先者。当然,正如财务的借货记账法一样,借款就是一把双刃剑,当出现业务亏损时就会产生业务和贷款利息的双重损失,并且银行的收贷就是企业生存和死亡的关头了。
具体到企业的财务报表的会计科目上借款一般涉及到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看上去是非常简单业务,无非是涉及到借款的利息核算需要定期关注一下。但实务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出现,让原本简单的借款和货币资金一样变为理不清剪不断的会计科目。无论是哪家上市公司爆雷基本上都存在出表的隐性借款未披露,或者是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隐性担保问题。
具体到财务报表操控与反操控上主要是体现在借款科目上。具体个人总结为以下从财务报表角度看,操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借款技术:通过企业的对资金管理优化,通过借入低成本资金来扩大销售赚取高于资金成本的产品利润取得可持续的回报。
1、企业常见财务操控手法:
手法:通过借入资金来扩大销售赚取利润。
案例:中国的地产企业无论是万科还是融创等都是通过高财务杠杆来运作长周期的地产项目,让股东的回报最大化。
通过高资产负债率可以有二重收益。第一重借款资金的税收收益,借款资金的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第二重股东回报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股东的收益率。
2、审计应对武器:
一般通过外部函证:银行、金融机构等。
特点:(以报表期余额为主)
访谈:企业管理层等。
第二类、借款泡沫:通过财务技术让财务报表的应付账款美化。
1、企业常见财务操控手法:
手法一、通过借款费用会计政策选择来达到美化会计报表的目标。比如,通过借款费用资本化。
手法二、通过控制借款费用的时间差来操控进入费用和成本的时间。
手法三、通过金融来将借款费用出表变为应付账款。
手法四、通过报表时间差来在会计期间内借出还入资金让余额为零,占用公司资金。
2、审计应对武器:
基于第一类的武器,个人认为还需要进行改进,特别是对会计政策的审计和判断可以与同行业比较来发现操纵会计政策的问题。
3、案例:辅仁药业虚增货币资金隐匿大股东借款
摘自于《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辅仁药业) 》
案例分析:
辅仁药业的大股东借款就是比较常见的个人借款不入账的借款泡沫式的操纵手法,主要出现在民企中对于销售费用的处理上,一般都是通过个人先行借款来满足业务一线拿下业务需要。具体到本案例中是公司无法按期付借款利息引发对公司账面虚假巨额货币资金存在性的质疑,具体到被爆雷的原因是公司被大股东占用的资金无法在会计期末前还到公司账上,才产生了虚增货币资金的爆雷。当然,背后可能是借款资金已经支付了公司销售相关的费用或者其他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入账的费用产生的。
第三类、借款幻术:通过财务造假让财务报表借款达到利益各方的需要。
1、企业常见财务操控手法:
手法、直接账务造假。
案例1:关联交易隐性融资
摘自于《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尤夫股份) 》
案例分析:
通过不入账上市公司定期存款等资产对外担保为关联方借款,来达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上市公司账目上的虚增资产和隐匿负债借款的结果,再通过体外资金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让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达成了操纵的收入和利润目标。
案例2:
摘自于《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 》
案例分析:
此案例就是最典型的上市公司通过直接财务账目造假来隐匿借款的案例。基本上运用了所有能运用的手法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从低成本的存单质押到高利息的金融信托都运用上了。
2、审计应对武器:
此类造假第三方审计师发现的情况很少,基本都是基于内部举报或者是企业经营失败后的监管机构事后的调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