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任性怎么办?
任性的老板
某日某群友微信敲我,询问问题,摘录如下:
背景:A生产性企业有股东甲占股65%、乙有35%,B生产性企业甲占股40%、丙占股60%,地址在一起,就是一套班子两个牌;A在去年3月设立的,B已经经营十多年,在当地算有点名气的。
情况1:A收了伊朗客户的钱有16万美金,这个口罩从A出的,报关单走的B公司,但是A收的款又不能原路返回。
情况2:B公司接到美国的防护服订单,价值有18万美金,然后B买的原物料,但报关单是A的名字;问题是A没有那些原料。
问题1:A近期想注销,那A这两笔货物是不是要转内销?
问题2:如果A转内销征税了,B是不是就没事?
去芜存菁的交易结构图
因为通过微信问答过程很长,仅摘录重点与交易结构图:
情况1:
谁接单:A;谁出货:A;
谁收汇:A;谁报关:B
情况2:
谁接单:B;谁出货:B;
谁收汇:还没收;谁报关:A
根结问题:报错孩子
这个AB公司的老板,按说就是同一个「自然人」,但因为「内控有缺失」导致,A的口罩用B的名义报关出口,而B的防护服又用了A的名义报关出口;简单的说「报错」孩子,其实孩子没「抱错」,就是名字搞错,然后变成有绕口令一样的效果。
因为任性的老板听从「财务」的建议,要将去年成立的口罩专业企业A注销,而且觉得内部没办法搞清楚AB(原因是AB的经营范围差不多),所以想尽快注销。
解决方案
一般的人来说,第一个反应就是「修改报关单」,将发货人(申报出口的企业)修改为正确;这样的方式当然是成本最低,但可能也是最高的,因为连续两张报关单,对海关来说会不会跳出异常,让他们下厂查一查、看一看?就算不下来,熟悉报关的人来说,总觉得不容易,因为会导致报关企业的信用评分下降,经办人员大都不愿意这么做,甚至宁可赔钱也不这么干。
再一个方式就是:
情况1:A下成品采购单给B,后来B生产错误,A把库存成品卖给B,由B出口,然后再根据采购单结算应收与应付与对应的增值税发票,出口退税由B操作,因为报关单是B出的
—————把情况说明写好,等待着税务局询问。
情况1:B下成品采购单给A,后来A生产不出来,B把库存成品卖给A,由A出口,然后再根据采购单结算应收与应付与对应的增值税发票,出口退税由B操作,因为报关单是B出的
—————把情况说明写好,等待着税务局询问。
第二个风险当然有,就是税务局也有可能下来瞅瞅,所以情况说明都要写好,自己把事情说清楚,这个时候又有两个选择,一个诚实坦白,但会不会因坦白而坐穿,也是要考虑的,另一个就是把剧本写好,相应的业务、采购等人都要背好剧本。
第三个方式,就是维持现状,然后积极跟税务局争取宽大的处理,但有被要求转内销处理的机会成本,这个18万+16万的13%也就是30.5万人民币有机会是AB都要交,另外还有涉及假出口真退税的潜在刑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