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策略没计划的预算只做了三分一
拨凉拨凉的风凉话!
昨天看到朋友圈的这个贴图,借来用一用。看到图中后段的风凉话,心中确实拨凉拨凉,越想越心酸。这图让我联想到两件事,第一个是对科技的投资,第二个是企业的策略管理。
我们经常看到美国的大企业往大学捐款,帮大学兴建教室、实验室什么的,其实人家是对基础科技做投资,同时把科研成果一件件的申请专利,长期累积下来就有了客观的实力,所以不到100年间,科技能引领全球,而我们这些高大上的企业与企业家却是极为罕见。
我就常常想对那些整天想着弯道超车的人说一句:投资基础科技研究,才能真正的弯道超车,否则都是拾人牙慧。
不要跟我谈捐款的税收优惠,根本是有眼睛与瞎子的差别。
没策略就是盲目行驶于无际的汪洋
最近媒体天天提醒9月14日之后,华为的晶片就要被断货,华为手机还有没有后面,都是一个未知数。然后有人撰写鸡汤,说国产晶片将趁势而起,我要暮鼓晨钟一下,即便中芯、武芯也是受制于美国科技,也是要遵循国际产业规则,也是不能随意出售产品,不懂行不要胡说八道。
华为最近频频拜访大学,投资各大学的基础应用研究,不知道算不算是亡羊补牢。但有一件事是确实的,华为是很早就看到他们最潜在的风险:基础科技受制于人。美国这次出手确实够狠,几乎封死所有的后路,但你能怎么样,除非你的产品像贵州茅台一样自主。
策略是定调努力的方向,而方向还需要一个精神指标--核心价值观或称之为企业精神,也有说是企业文化,也看过说成企业的意志力;日本企管学者普遍称之为「企业的骨气」,多年前有这么一本书叫做「日本商社的骨气」,书中罗列百家日本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索尼的,文字很简单:要经营受当地民众与政府欢迎与尊敬的产品。
策略、行动计划、财务预算是三剑客
不论怎么说,价值观很少变动,甚至不变;而策略则随着商业竞争而改变,但都是方向性的指标;就好像价值观指引目标北京,而策略则是经常调整着被狂风暴雨吹偏的船舶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而行动计划则是整个船舶各机构彼此协调的工作。
或许用导航功能来说明,现代的年轻人可以一下就明白。
价值观:定位目标北京;
策略:原本走那条路线,当遇到大塞车又改那条路虽然会绕道多了几公里;
行动计划:各机构因应调整改新路线,而做多改变,例如原本再行驶50KM后加油,变成20KM后先加油等等;
预算:因为改变后的计划,财务支援与实施后的成果。
行动计划定调回避风险的路径,而财务预算则是行动计划的资金支持;如果只编制预算而没有前两者,即使天纵英才,也只能算是只完成三分之一,其结果就是预算是为预算而预算,各部门或会配合但不会重视,因为跟他们根本没有切身关系。
这是普遍由财务主导预算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