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内控]“其他”会计科目的风险表现与内控(三)
负债中有其他?
在《【税务内控】“其他”会计科目的风险表现与内控(一)》中谈了其他费用,《【税务内控】“其他”会计科目的风险表现与内控(二)》说了其他应收款,接下来我们来理一理其他应付款。
会计就是处理企业的权利与义务,权利是指取得所有权、使用权、或在未来具有产生经济效益的事项;与之对应的就是企业的义务,这个义务就包括负债(也称借入资本)与自有资本。
负债中分成21~22流动负债、23长期负债与28其他负债;21流动负债中冠上「其他」二字的有短期借款-其他、其他应付短期票券、其他应付票据、应付税捐-其他、其他应付费用、其他应付款-关系人、其他应付款-其他、其他预收款、其他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其他流动负债-其他;23的长期负债中冠上「其他」二字的有长期借款-其他、其他长期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其他、其他递延负债、杂项负债-其他。
风险曝光的风险
要看风险大不大外,还可以看看外部审计他们的审计程序的犀利程度,可以借由网络上就可以轻易查到的「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程式来看看:
1.取得或编制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账、总账和报表有关项目进行核对。
2.实施分析性复核。
3.抽取其他应付款进行函证。
4.对发出询证函未能收回的或回函结果与企业账面记录不符的,采用替代程序,审查下一年度明细账,或追踪至其他应付款发生时的经济业务凭证等。
5.抽查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
(1)检查入账依据是否符合现行制度规定。查明是否有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和短期借款等其他一些本不属于其他应付款范围的内容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
(2)检查相关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查明企业有无将应属企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项目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来核算,或在其他应付款科目项下坐收坐支。
(3)检查长期挂账的其他应付款,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
(4)检查债权人不明确和数额异常的其他应付款项目。
(5)检查应付股东、高级管理人员、董事、联营企业和关联企业的款项。检查企业有无利用其他应付款截留收入、虚挂费用或隐瞒盈亏。
(6)检查出现借方余额的其他应付款项目,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6.询问管理人员并利用分析性复核结果,检查其他应付款的完整性。
7.检查其他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恰当披露。
8.完成其他应付款审定表。
甚至还可以从内审人员的公众号搜到更详尽的审计程序,这些都表明,想稳稳当当的隐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跨年交叉比对之后。也就是说,审计不出来是很难的,只是爆不爆雷的问题。
尤其是审计前后比对到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简单的换位思考,如果企业有很高额的其他应付,却从来没在企业的工作检讨、工作计划中提及与对策,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如果企业还跨年,居然预算管理中也不提及,试问有哪个供应商的款项可以被积欠那么久都不追偿的?
感想
一个有实施目标管理、预算管理的企业,每月针对各主办人员的事项进行各种管理信息追踪、管理控制、会计控制的企业,能列入「其他应收」的情况可以说很少。
正常企业该有什么表现,稍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