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金雪崩的背后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中国式现金雪崩的背后!
二康百亿级起步的现金雪崩引发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反思,矛头对准了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师。但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显出了康得新现金雪崩背后是高超的银行存款美化工具集团现金池产品。在此不讨论二康的现金雪崩的财务丑闻,只想讨论一下中国式现金雪崩背后是什么?
个人认为现金雪崩有三种类型:
其一、擦边球式资本运作平台摸式:二康此类民营中小上巿公司,通过借用银行理财或者产品通道,占用上巿公司资金投入大股东的投资项目中。手法当然很多有康美药业式的直接编造现金,或者证监会屡查屡返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背后是中国企业普遍的融资困境,产生了在投资机会面前的蒙眼狂奔式的赌业务成功。财务指标的表现为大存大贷,或者巨额现金或者银行理财。
其二、类金融式财务公司模式:代表主要是国资控股的拥有财务公司的上市公司,比如富可敌省的贵州茅台就拥有财务公司,可以合规的在上巿公司与集团企业之间完成资金的摆渡和融通。与第一类企业的区别在于企业的规模,经营的风险实质上是一样的。当然,有一些民企如格力电器一样拥有财务公司。
其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拥有银行等全金融牌照的企业,比如平安等金融集团,新经济的阿里、小米等正在路上。当然有玩崩的早期的德隆系,近期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明天系等等。
总之,背后是中国企业实业向金融业的转型升级的红利,吸引无数企业家从实业走向金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