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还是股权激励?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对一般小老百姓来说,每月拿个三四千块,想交个人所得税都没资格,股权就更不搭界了,所以对他们而言不存在工资,还是股权激励的选择问题,但对企业高管而言,就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因为不同选择带来的税收后果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知道新的个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纳入了综合所得,其税率是5~45%的超额累计税率。对于企业高管动辄几百万的年薪来说,45%的税率会让他们收入减少很大一块,这可是纯收入,会很痛的。那么如何才能少交一点税,同时又没有法律风险呢?
其实股权激励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的股权激励,就是公司将自己的股权在一定条件下授予本公司的员工。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额。股权激励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可适用递延纳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股权时纳税。
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股权转让收入-(股权取得成本+合理的税费)×20%(财产转让所得项目)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个人可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股权激励符合条件的在2021年12月30 31日前不并入当年的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股权激励收入x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