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购合同风险的思考
一般而言,合同风险我们关注赊销应收款多,对于采购合同,除非是逾期和质量问题,其他履约风险关注的少。实际在操作过程中,采购合同履行仍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根据我们日常审计和纠纷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第一,签订问题。
1.公司现行合同版本都是多年使用的格式版本,业务员拿过来用,审计员对照着审,只关注货物名称、数量单价,物资型号,合同总价,交货日期,付款方式等变动部分,而对其他的条款基本忽略。
2.在版本套用时,常用的还好说,特殊的容易出现套用错误现象。如维修、加工、服务、维保等,有时候为了省事,直接在买卖合同的基础上修改,结果文不对题,错漏百出,不适用,不严谨。
3.尤其是施工类合同,通用条款,专用条款,补充条款,三者是有必然联系的。零星施工又和项目工程不同,土建、制安、保温、防腐各不相同,在版本的选用和条款的斟酌上,经办人因为不专业,容易出现套用选择错误。另外,造价人员有时候在立项、评标、合同签订环节未能深入参与,结果在结算时发现各种问题,给施工成本控制造成许多被动。
第二,履行问题。
1.合同签订后,生效履行是关键。对双方权利义务来说,非常重要的几个环节是,付款,到货,验收,问题反馈和沟通痕迹。作为采购方,发现违约不仅要有事实,更要有证据,且符合权益主张时限。很多被动是因为权益主张超过了时限,第一手证据资料未留存,错过了举证和主张条件。
2.付款和违约捆绑的谨慎结合。买卖双方的传统定位一直是买方处于强势,但现在卖方也习惯于拿起法律手段维权,尤其是对那些不诚信付款的买方。没有争议的付款违约,买方一般是忌惮的;但是有争议的付款违约,买方习惯于捆绑,似乎有争议不付款是理所应当的,殊不知真诉讼起来,一码归一码。本来有理的事,因为互相违约,反而陷入被动。
3.心存敬畏,平等相待。合作是因为互利,绝不是高人一等,也不是低人一头。合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严肃的事,合同的履行,每一个环节都是风险点,都是机会点。要把诚信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履行细节中,执行好,服务好,配合好。所有的纠纷和矛盾,都是因为敷衍,懈怠,不敬和自以为是。
4.验收程序与合同关系。之前不管是货到验收,运行验收,质保验收,都是买卖双方签字书面版。现在OA验收流程,发起人和逐级审批验收人都是内部,无法支撑合同的验收效力,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点。对于关键设备,成套系统和项目工程,有必要纸质和线上验收同时,先纸质后线上,原件留存好证据。
合同是严肃的事,要心存敬畏,权责要明确清晰,签订时认真严谨,履行时环环相扣。通过梳理,把合同履行的关键点串起来,文字,动作,证据三位一体。合同执行是系统作业,商务,技术,使用,验收,仓管,财务,审计,甚至门卫进出都会有影响,合作的好互利共赢,合作不好互相伤害,贵在诚信敬畏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