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合同履行异常-脱节的困惑
想和做之间,不同人的意识之间,总有一些脱节现象,于是分歧和矛盾相伴而生。有认知差异,也有角度定位不同,我们都习惯于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遇到的阻力都视为别人的刁难和作梗,以至于事情执行不下去,于是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对立者的沟通更困难,因为立场不同又有矛盾,心态和心情又影响到沟通效果。
就拿合同履行来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违规作废终止的?为什么违约不主张?业务部门会说市场的原因,客户的原因。可是在一个月时间,短期内,签订不履行作废和终止总不是常态,起码是对合同的认识不够严肃和认真。违约不主张,或许有客观原因,或许有我方原因,各种原因有些只是个案特例,却被拿出来说事,结果一句做不到就把合同的严肃性给淹没了。
规则有什么问题,执行有什么障碍,谁关心过如何去疏导?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家都关心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至于全局整体利益谁又真心兼顾。我曾经想过公司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人员素质低,对本岗位职责的识别不清,很多人不具备工作胜任力,工作还需要监督考核督促完成。低能力和严考核,维持了现在的存续局面,也滋生了舞弊和应付,事关利益的关心甚至舞弊,监督不到的应付和忽视,全没有应该怎么的概念。
合同的签订、履行不严肃,就是经办人敬畏心缺失的体现,也是监管长期流于形式的体现。监管者何尝不是不专业,不认真?氛围和环境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一群人的认知和行为体现。我们的制度是2014年系统修订的,后来又履经修修补补,我认为已有很多与实际不符,还有一些条款不接地气,更有很多没有真正执行。这些基础最重要,也最容易忽视。
应该怎么样,却怎么样?这是我们常愤然的地方。我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认为别人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实际相去甚远。为什么有这种脱节呢?一个是对方并不理解你的真实意图,也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怎么能如你所愿呢。还有一个他非常清楚你的要求和意思,只是按你要求的去做对他是无益甚至有害的,他机会故意拖延甚至抵触。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做事的目的是什么?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目标。
让别人愿意去做,一个是有利益,有动力,一个是有惩处,有压力。否则,对方不用认真用心去做你关心的问题,他只做对他有利和关心对他有危害的事。合同作废、终止、履行问题,就是因为缺少监管和处理,才会泛滥成灾。按说也没有什么实际风险,只是有损合同的严肃性,这种不严肃会渗透到经办人的意识里,这个很危险。探究脱节的缘由,找准解决的方法,做好有效的沟通,努力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