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跟着川普学降税
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本次“营改增”政策推行后,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达89700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同比增长7%。其中,采矿业等领域有减税效果,但现代服务业中,多领域表现出了税收增加的情况。这些税收增加的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在逐步增加。
川普欲将35%的税率直接降为15%,这是一种直接的减税之举。我国则通过改变税目种类的方法来减税。但通过政府给出的税收总量的数据来看,“全行业减负”效果实不明显。我国的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常年高居榜首,相关的社会福利是否与这种高税负配套尚且有待商榷。单就企业既面对着有征收指标的税务机关又身处“营改增”降税大环境来说,这种微妙关系下企业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综合考虑宏观税负,放水养鱼,企业才能真正地享受减税政策,才能活泛起来。
如何彻底降税,葛长银先生提出了两种方法:
1)直接降低税率。比如将增值税率从17%降到13%。
2)扩大抵扣范围。增值税链条存在许多不能抵扣的部分,使得增值税链条脱节;企业许多限制性费用无法在税前扣除,导致税负“隐形”增加。
为了指导企业合法节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我们先分享《营改增实战:节税筹划经典案例》的前言部分,大家一睹为快!本书是葛长银先生即将出版的第26本著作,完整内容将于2017年4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隆重推出,敬请期待!
《营改增实战:节税筹划经典案例》
前言
这是一本集多年企业财税咨询经验、全国各地财税培训所得,在全面“营改增”大背景下,写给中国纳税人的著作。其中的心血、真经,无需多言,也无需“老王卖瓜”——因为我们卖的不是瓜,是实用财税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案,即难得的实学。但中国税收的一些“真相”,还有必要交代几句,以利国人正确判断税负之重的原因。
还得提老王。吾友王持之曾言:“自古税收大问题,轻则误国重伤民”。所以,古今中外的治国韬略,无不关注税收的征收度;并且,这个度应该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更应该是合道的,也应该是税收征纳双方都认可的。可是纵观我国税收的征管现状,显然是“大度”了,或者说“过度”了。而且出台税收政策并负责征收的税务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非常强势,企业或纳税人则沦为“弱势群体”,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不但要承担沉重的税负,在税务征管人员面前,几乎没有任何尊严;他们就是老子,不是为我们服务的,是专门管制我们的”。
造成这种“过度”和“畸形”征纳关系的,恰恰是因为我国“偏好”税收制度及其征管理念。
我国现行的税制无疑是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税收文明,这套“税收文明”的主要支撑是其自身的科学体系,我们在借鉴时必须要尊重这个体系的科学性,来对接本土的实践性;尤其不能选择性地偏好“嫁接”征收制度而“改造”具有调节功能的退免税制度。比如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今年亏损,政府要把企业去年交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退回企业——因亏损跟以前年度有关,跟以后年度无关,这就是资本主义“税收文明”的科学性;但偏好“嫁接”到我们的税收制度中,就被“改造”了:亏损企业只能用以后年度的利润来弥补以前的亏损。这就无视原先制度之中的科学性。试想,如果企业过不了亏损这个坎,那以后还弥补个头;再试想,如果企业都过不了这些坎,以后还征谁的税去?
这种短视的不公平的“偏好”政策及其隐藏其中的征收理念,是导致中国企业税负沉重的原因之一。
还应该交代清楚的是,我国的税负之高并不体现在法定的税率上,而是“隐藏”在税率之外的种种限制和税外费用上。比如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但企业很多经营支出是不能全部在税前扣除的,而这些限制性费用,也多是企业的日常费用,比如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等——为此企业要承担税率之外的“税负”;再比如增值税,税率为17%,但全面营改增后,仍有很多方面不允许抵扣,比如福利费用可以进成本却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同样增加了企业的实际税负。除了税收外,在我国单独出来的、需要企业承担的,还有社保费用,高达工资总额的40%以上;而社保费用之外的其它收费,比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或防洪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等等,实在是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高税收应该对应高福利——这个不提也罢。
据目前我国税收理论界的专家研究,企业利润率为10%而税负却到达40%,可以称为“死亡税率”;我国实体企业萎靡,经济不举,症结就出在这“死亡税率”上。
中央高层当然也看到了这个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症结。2016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降低宏观税负”,推行“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的积极财政政策”;国务院在加速全行业推广“营改增”的同时,三令五申“全行业减负”。这些都是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振兴实体经济的“组合拳”。但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税收的增长达到9.4%,远远高于经济增长。这个数据也表明:“全行业减负”目前并没有实现。政策减负但各级税务征收机关肩头征收指标不减的“全行业减负”,也确实难以实现——因为“县官不如现管”。或者说,国家鼓励的行业、小微企业减轻了税负,但很多企业增加了税负——这些增加税负的企业仍然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大洋彼岸,刚当选的美国总统川普在竞选演说中宣称要将35%的税率降到15%,虽有大话之嫌,也没有实施,但这才是切切实实的降税思路。我也认为:要想降低我国的宏观税负,得先把17%增值税税率降到13%,同时也要降下税务机关肩头的征收指标;并在财政的开支口严惩浪费。
一个现实问题是:企业税负重,就有可能胡来,偷逃税款,在监控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下,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怎么办?引导企业合法减负或“降低宏观税负”就已成为中国财税专家的使命。在我国企业艰难前行的历史时期,能为企业减负、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人,都应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功臣。希望我这部来源于实践的著作及其鲜活的案例,也能在引领纳税人合法节税、“减税降费”、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营改增”后经典节税筹划案例分享,给大家展示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改增”后餐饮企业、酒店企业、建筑企业、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节税筹划案例,以及“低纳高抵”的节税方法;并在附录1中归纳整理了四大行业“营改增”的政策,与大家分享。
第二部分是职工薪酬节税筹划案例分享,重点用案例介绍了企业职工薪酬的设计思路和个人所得税的节税方法,并在附录2,展示了我的薪酬节税筹划之观点。人力成本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支出,希望我给出的案例,能有效减轻企业的人力资源税负。
第三部分是其他节税筹划案例分享,依据普适性原则,我选择了企业经常发生的费用与业务,比如业务招待费用、借款费用、食堂支出、私产公租和结余权益转增股本等内容,通过案例介绍了这些业务事项的节税技巧和财税处理方法。并在附录3中展示了我的财智观点,其中《用大禹治水的方式治税》、《一元注册会增加税负》及《如何向富人征税》,希望对政策层和实务层都有一定的启示。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