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赵总:我是85后在大会计所做了4年合伙人 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开始|YCY会计人访谈 2022年第8期

尹成彦 / 2022-11-27
文字 正常
  • 标签:
  • 人物访谈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YCY会计人访谈 展示和记录会计人星光 照亮同行路


    编者按:YCY会计人访谈的是会计人职业发展主题系列访谈。访谈的目的是“展示和记录会计人星光 照亮同行路”。YCY邀请有地域、细分领域、职业层级、成功与否等时代代表性的、有闪亮点的普通会计人做分享,为会计人同行的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YCY会计人访谈的方式是先在腾讯会议室直播主题访谈和答问互动,再整理为文字稿,视频不保存也不传播。截至目前,这个访谈在2022年里已经访谈8人。

    YCY会计人访谈的主题是围绕嘉宾及其所在领域的会计人职业发展话题,谈个人的职业经历与感悟、当前的工作开展情况和能力建设、相关工作岗位的观察、思考及展望。访谈不涉及个人隐私,不涉及商业机密,也不涉及商业性推广。

     

    本期访谈在2022年10月30日晚上举行,有38人参与了访谈,整个时长约125分钟,是迄今访谈时间最长的一次。如下为本次分享的关键字。

     

    如下为根据会议录音的整理稿摘要,经过本人审核。本文版权归访谈双方所有,写作者尹成彦仅为标注原创和处理打赏捐款需要。

     

    我觉得分享是一种很愉快的事情,把你的观点说出来,跟别人有交互,你才会听到有不同的声音,才能得到一种成长。这个访谈很有意思,希望十年以后你还能再采访一次,五年后也行!

    我所在的会计所总所在北京,我在上海分所担任实际的负责人。目前60人左右,另外有大约十几个实习生,年业务收入近三千万,人均业务收入在上海算中等水平。主要从事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外资企业的年报审计。业务来源主要还是靠人脉来积累,靠身边朋友介绍。

     

    我是85后,我在注会行业做了15年了

    我的职业成长都是机缘巧合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就看是不是有准备能抓住,抓住之后是不是能够坚持下去。如果十几年什么机会都没有,那有可能是你无法识别机会,也可能是运气极差,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少。

    我是一名85后,在一个二本学校学会计毕业。毕业那时会计所还是很热门的,我没找到合适机会进入会计所,所以毕业的时候做了一年会计。打下了一个会计基础,认识一个比较好的师傅,教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毕业第二年,我总觉得我不喜欢相对固定的工作环境和相对固定的工作内容,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我喜欢有新的挑战。所以我找了一家在上海算比较小规模的会计所工作。在小会计所我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比如代理记账、刷底稿、简单的报税、办理工商变更,在简单重复中去运用会计知识,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毕业第三年,因为机缘巧合进入一家会计所的上海分所。这家所没过多久就被北京一家会计所合并了。在这里有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大的转折。有一种鲤鱼跃龙门的感觉。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二本毕业,在当时走正常招聘流程未必能进去这样的所。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我加入部门合伙人是来自四大会计所的,部门工作的标准、服务客户的质量都是参考四大的。在这里工作的两年,我对审计有个初步的认识,打下了一些审计基础。基本上什么审计程序都会做,什么账也都看得懂,知道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怎么根据规则去做调整。当时加班非常多,经常早上九点上班,上到凌晨两点的样子。我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抓着企业财务就喜欢跟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请教我不太明白的地方,如此刨根问底地教学相长。一来二去的话,我对客户整体的财务状况、会计处理上面的一些问题能够相对比较快速地了解,也能够帮助项目经理能够独当一面处理一些问题。那时候我就是一个普通审计员角色,很充实。那时候年轻,每天很兴奋,因为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每天会学到不同的东西,能充分满足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那时候感觉是很累,但不苦,还蛮开心的。累跟苦是不一样,累的感觉的是你知道你在成长,你知道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有回报的;苦的感觉是我这个做的事情让我很绝望,我很不想去做但是还不得不去做。

    后来我有机会去中瑞岳华会计所做做项目经理,独立的带队做一个常规审计。

    在瑞华我遇到一个挺好的机会,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师。他要新成立的一家外地会计所的上海分所,他把我拉过去负责一个小部门,人也就多的时候也就五六个人,少的时候就三四个人。部门是相对独立的,拿业务提成,主要做别人的业务。我大概是用合伙人的概念在经营我这个部门。也开始一点点看懂这个行业,看明白了自己以后路该怎么走了。在这里我做了五年的实践。

    也是因为这位导师的介绍我到了现在这家会计所,有机会做合伙人,有机会去学习管理一家会计所。从一个普通合伙人到实际这个分所,是因为原先的人不做了。现在分所的三个合伙人,我是最年轻的,另外两位是我拉来入伙的。曾经有几批人想来经营这个分所,我们是最后坚持下来的那批。我不觉得我有什么突出的能力,我自我感觉是人品、基本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大家看得起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我在注会行业做到现在,做了15年。我的职业道路是低开高走的,起步比很多人晚。15年里,在这个行业里面,不管爬着也好,跪着也好,反正都在往前走,就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就是一直没有下过牌桌啊。职业总会有自己的闪光的一些时刻,做好准备吧,要勇敢走出去抓住机会。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也有很多令人绝望的时候,只要这条路本身没有错,战略方向是对的,那就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刻的。

    我觉得职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往这方向去走,才能走得长远,走得踏实。不能人云亦云地去选择。职业从低处往上走,每一步会更加踏实一点。

    我是上海人,但在上海的这个行业,上海人真不多,事务所中层管理以上的上海人真的是非常少。这个原因,我想第一是外地人比上海人真的是能吃苦,审计这个行业真的是挺苦的,特别是刚入行那几年。第二就是上海人都比较宝贝家里的孩子,不喜欢孩子奔波出差,朝九晚五规律上下班是他们最满意的。我喜欢出差的性格,就喜欢四海为家到处跑,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

    很多人上海人到事务所也是作为一个进入外企的跳板,特别是很多去四大所的。在四大所做两年,然后做找一个500强公司做财务分析、做报表等岗位都觉得很可以,工资也不低,结婚生子,人生也很美满。很多上海人没有大的野心,在会计所做下去还是要野心的,得一点一点地不断成长,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积累人脉,积累客户。上海人做会计师事务所往往都是年纪大的人,我觉得上海的人从事注会行业做注册会计师的平均年龄起码大于45岁了。

    我的座右铭是“上善若水”,一切行为因势利导,不逆天而行。我就是行业河流上的一艘船,我第一要把船做稳,不能做成潜水艇,也不可能做成航空母舰。然后跟着行业的河流潮起潮落。具体落到实际就是风险控制的弹性,底线思维的明确,合作伙伴的灵活应对,在总所的柔软身段。

    我是学渣考试不怎么行,就是考过了注册会计师,这个算是一个重要成长阶梯和入门的钥匙。我还读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EMPA,打破了原有的社交壁垒,认识了全国的很多优秀的同学,对我真的是一个质的飞跃吧。那是我刚当上合伙人的时候,读EMPA给我带来了冲击和改变。和同学聊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聊监管环境等,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也接触到在金融、企业等行业的同学,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在有限的环境里反复接触同样的人对我的帮助是有限的,还是要去见不同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再过两年整个疫情好转了,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去读书,认识不同的同学。从事专业服务行业的人,只有把你的专业知识分享出去,你的价值才能体现你。

    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只是刚刚开始。现在还不适合做评价。这个行业非常难做啊,但是哪个行业不难做呢?这个行业的一些问题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都已经好几年积累下来了,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很多因素,然后更难。

     

    我在这么做合伙人

    我们谈不上有什么优势业务或特色业务。我们是吃百家饭不挑业务的。我们三个合伙人各有各的情况,比较擅长的不一样,风格也不一样。合伙人是带着自己的业务来加入,来把这个平台做大的。总所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业务。我是85后,我很年轻,我身边的合伙人都比我不止大一点,基本上都是70后、60后,80后非常少。

    我现在只能说是刚把一个楼的框架搭好了,我觉得最起码还是再过十年来评价我做得怎么样。

    我的长远发展目标就是踏踏实实地把现有的业务做好,把现有的客户服务好,跟现有的合作伙伴合作好。现在就是等待行业的好转,我相信我这个年龄应该能等到这个行业的这个春天到来的,然后跟着行业一起成长,在行业好的时候能够做点成绩出来。我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有一个发展,我相信我能看到一万点。主要围绕这个资本市场服务客户。

    我们每个注册会计师、每个从业人员,都是一艘小船,在行业的波涛中起伏。我觉得只要整个行业好了,我自然也会好,我不可能逆天而行,要顺势而为啊。整个行业不好,我做得很猛,那我必然会有很多风险,可能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万劫不复。我也不急于一时,我最大的资本还是年轻。我不能改变这个行业,但我要能活着看到行业的改变。

    我觉得做合伙人的工作都差不多吧,就是接业务,社交活动,管理项目,事务所日常管理。从我创业之后已经加班概念了,因为都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接业务的机会多了就努力去协调争取项目落地,不要说24小时,恨不得48小时都不够啊。业务少的时候就休养生息睡睡觉,跟朋友聊聊天,拓展社交圈。很多机会就是在跟朋友聊天、吃饭时产生了。只要我没有睡觉,我都是待命状态。比如我现在一般凌晨两点睡觉,一点我都可以去谈工作,都可以去写方案写报告干活。睡觉的时候那就不要找我了,我睡觉时候都是开静音的,不到十点基本上都不会醒的。睡醒第一时间就看手机有没有消息要处理的。

    我会用一个App去记录我的事务清单,因为经常会忘记事情。给自己打工肯定会努力一些,会全心全意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会动用所有的资源落实一件事情,执行力是比较强的。我觉得执行力不强,应该也做不了合伙人。

    我的睡眠时间一向还是很足的,不足的话人容易猝死。健身也是是必须的,现在每周保持三次私教健身。我除了工作以外,其实没有什么生活,也就是跟朋友们聚聚。我现在是单身的。

    我一直觉得我是挺普通的,智力情商专业等各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我相对比较乐观,积极向上,不太会放弃。看准了方向然后勇往直前。一定要说优势的话,就是年轻。我的精力可以全部都用于工作啊,单身也算我的优势。精力也比较旺盛,能不断地去处理事情也不会觉得很累。

    我比同龄人别人更早积累,33岁开始做合伙人。用好这样一个优势多去看,多去学,多去听,十多年以后的时候我四十多岁、五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可能会有些优势。

    我也在培养自己的团队,希望把事务所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希望大家都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好奇心去面对我们任何一个问题,去服务每一个客户。对于学习型组织的打造,我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会跟每个员工会去聊他努力的方向。第二是希望大家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通过树立共同愿景,塑造团队精神,系统思考等几方面去提升我们员工的素质。我一直会跟员工分享,比如最近看到的好书、好的公众号文章,我的成长感悟等等。

    我认为个人和团队要双向地契合。员工不要认为审计就是血汗工厂,流水线那样的打工我是最讨厌的,我觉得这对人不尊重。我是期望我的团队是努力学习的,也会尽量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但是具体效果怎么样还得过几年才能看,因为团队也一直不太稳定。

    我觉得工作主要的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我觉得这份工作让我很充实,让我每天都很有期待。能够遇见新的朋友,了解新的行业,能让我始终保持好奇心。这份工作让我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我很少有抱怨,很少有那种很怨妇的这种心态去对待问题。虽然我对行业挺抱怨的,但是我对工作不抱怨,我觉得工作还是很有意思的,好奇心本身就可以给人带来很多乐趣。

    这份工作能让我认识很多人,能产生很多奇妙的连接。这些连接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有信任基础,才有审计服务,没有信任基础一般都不会找你。作为一个注册会计师也能够得到一些社会的认可,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注册会计师是一个不错的职业,我觉得这也挺开心的。我自我介绍的时候我都会跟人家说我是一名注册会计师,还是有些荣耀感的,虽然可能不如以前,但多少还是会有一点荣耀感的。

    做这个工作的职业病就是办公室的职业病,颈椎病、脂肪肝、三高等。还有就是比较关注细节、秩序、逻辑性,不能容忍错别字。不相信别人,就是特别买东西、吃饭,总要看看单子,把数字加一遍。我还养成了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习惯,很烦人。我去买东西人家不想招待我,因为我买东西之前的研究可能比他还透,觉得我是来砸场子的,不是来买东西的。我和人家说产品的成本、生产工艺。

    我的个人收入是业务收入的10%左右。这个个人收入谈不上什么自由,你吃个水果自由,打个车自由、去苍蝇馆子点菜不看菜单价格的自由,高档点的餐馆我就得看看了。我觉得就这收入就不入流、不够看。只是还稍微好一点的白领,但是不稳定啊,明天你没业务就没收入。好的时候会好一点,差的时候也会很差,甚至于去盗窃都有可能。

    成为一个合伙人的业务收入门槛是5百到8百万吧,做合伙人能服务这么多客户,自身素质必然是有一点,不能是一个很废柴的人。做合伙人别的门槛嘛不好说,各有各的门路,业务能力扎实,会写文章、会做一些解决方案,和什么人熟悉,我爸是某某都有可能。

    做合伙人最难的点就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严监管的情况下,如何在把控好自己风险,保证自己不饿死的前提下,能够有固定的一些业务资源养活自己的团队现在这个风险实在是不可控,有的时候接一个业务。会纠结很久。以前所谓的风险,那只是扇你一耳光的风险,最多难看一点;最近这几年的风险是要人命的风险,捅你一刀子要你去上西天的,是不一样的风险。现在的从业环境是你风险把控好还是有一定可能活下去,如果一味地严格把控风险那就是慢性死亡;如果不顾风险被罚,那就是现在去死。

    学海无涯,知识是没有边界的,越学越会觉得自己无知,这都没错。我是实用主义地学,哪些知识对我接业务做业务有用我就去学,也就是急用先学。除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会继续教育这些学习外,我没有多少系统性的学习。主要的学习都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的,我打定主意要去学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会动用我各种资源尽量把它学透学明白。平日也会为了满足好奇心去学一些与专业知识无关的这些东西。我的信息搜集、整合的能力比较强,这是我在工作中培养锻炼出来的。我在自己的电脑里通过印象笔记等工具构建了一个我个人的知识库,收集整理了很多资料,比如公众号文章中有用的知识、同行交流得到的资料等。这些资料整理好以备不时之需。需要的时候我再把这些东西挖出来再好好咀嚼一遍。

    我每天固定看的网站都是很个人的话题。倒是每天会翻一遍一些与行业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包括你的YCY会计行业观察。

    做和合伙人在第四个年头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把分所的关系理顺了。

    问题分两种,一种是你能解决的,一种是你不能解决的。你不能解决的那就让别人去解决,问题发酵到一定程度了它自然会解决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可能会让你很绝望,因为你觉得你动用所有资源都无法解决,那就等。说不定等了一年两年这个问题自己解决了。本来挺复杂,经过了一番博弈,分分合合,死结最后莫名其妙地打开了。你最终临门一脚上去就可以进球门了。我非常喜欢看历史书,以史为鉴,真的是能够明得失啊。社会科技在变化、人类文化在变化,但人性变化其实不大。从历史书里,可以看到古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在遇到绝境的时候是怎么绝处逢生的?这些对我有很大启示。得道上是有《重新解读资治通鉴》,我觉得就蛮有意思的。

    我和其他合伙人的玩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建立在现有的行业规则基础上你,行业就是这个样子,你凭什么去颠覆这个规则?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这与我的性格和经历有关,比如可能对小朋友会更好一点。我是从实习生做起来的,我肯定会更加体谅他们。每年给他们放CPA考试假也是尽量地多给一点,只要不影响项目,平日管理比较宽松一点。

    我做合伙人要发挥自己的价值,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我太年轻了。人脉的结构还不够健全,资源的积累还不到位。想做的事情没有适合的团队、没有相应的业务,都只是空想。可能再过10年、15年我想做的事情能够更加做得成熟一点。第二个限制因素就是审计手段太匮乏了,现在的审计手段跟十年以前没有任何区别,但企业交易的复杂性、会计处理的复杂性、财务造假的狡猾程度,和十年前都不一样了。而且还有很多从我们行业出去的人专门帮老板出主意,坑审计的主意。做审计还是小米加步枪,去打人家升级了的飞机加大炮,这怎么打?而且审计收费已经十几年没涨过了,我拿什么去堆人做审计?我堆不起。这是非常大的局限,而且我也暂时看不到这个局限有什么改观。我们这个行业也没有资本进入。

    我没想过要改行。因为我觉得既然选择做这行,而且我还挺喜欢的,那除非说这个行业没了,我还是会做下去的。

    如果能穿越回到高考,我会调整我的高考第一志愿,换审计专业,报我们学校的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

    如果能穿越回到本科毕业时,我肯定会选择从会计师事务所做起。如果能选择,我不会选择四大会计所,因为我不适合。我会选择从立信会计所做起,因为可以完整地经历IPO浪潮,能够好好地去多做几家IPO,能亲手下场跟证监会、证监局的“斗”一下,我觉得这个很刺激。再有一次机会的话,我不管到什么会计所都会发光发热,都会有好的一个发挥,因为我已经抓住这个行业的本质了,知道该跟谁交流,该跟谁接触,该怎么让老大觉得我很好用。我觉得注会就行业的本质就是业务资源跟专业能力的融合,两者缺一不可。业务资源更重要,但要做到这个行业的顶端,那专业能力更重要。也就是要搞定人嘛。

     

    对注会行业的其他看法

    我觉得23、24年还是这个样子吧。25年可能会好一点,说不定冬天会结束。这是一个美好的期望吧。要看监管层怎么看待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是处罚往死里打,大家噤若寒蝉、小心翼翼。如果监管层觉得这个行业应该扶一扶,那说不定会有春天。目前还没有看到扶一把的迹象。

    我觉得审计的核心工作是人的判断,要综合各种因素的,这不会被机器取代。其一是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因素都可以量化的,机器得有量化的数据才能做判断,人可以凭感觉去判断的。其二是现在会计信息质量是非常之差,指望机器去替代人判断的话我觉得是天方夜谭了。其三是即使机器能替代人的判断。老板也不会愿意出现这个替代。老板说我就按照开票确认收入,机器你凭什么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这十多年会计所的员工薪酬成本是增长的,社保基数从3、4千增长到6500,听说明天还要涨。收费不增,合伙人到手的钱是在减少的。事务所用人素质也在走下坡路,原先可以用一本毕业的的,现在只能用二本的甚至三本的,甚至用大专的。更好的学校,学生的基础薪资要求也更高。前两天有客户问我,明年这个收费怎么样?我敢说一个“涨”字吗?我不敢说。我说你们规模跟去年差不多,那就按照去年来吧。市场上他总能问到比我们更便宜的会计所。我们算中上水平的会计所吧,毕竟我们排名还放到那边呢。但是小会计所要活下去可以不计成本去接项目,可以两三张底稿报告。我们能够跟他一样吗?我们提供的产品跟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特别是现在受疫情影响,老板们对这个审计收费更加敏感,能砍一点是一点。

    做这份工作的困惑太多。有一篇文章叫《中国注册会计师也困在系统里》,我觉得他把我想说的话说了。文章里说了很多东西也确实是现实。(注:可参阅此文的再编辑版《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囚徒》)

    我们提供的都是一个标准化服务,还要和付我钱的人谈独立性,这很违反人性啊我觉得行业的职业道德搞得像我们注册会计师像圣人,我们都是普通人啊要去想办法去解决行业十几年收费无法上涨,越来越无法覆盖审计成本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提高审计的要求。不管有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起码监管机构要有解决问题的一个姿态吧。比如在官方的文件去面对审计收费无法上涨的问题,去面对审计行业人员流失的问题。要去分析原因,然后从问题的源头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绕着这个问题的外围打转。只是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把中介机构往死里打,这不能解决问题。打比方说,我们是一棵快死的树了,还拼命地修剪枝干,那这树不是死得更快?

    了解这个行业,不能只听既得利益者的评价,可以看注协个人会员中执业注册会计师的比例,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在减少,在用脚投票,这能说明问题。一个被逃离的行业能好到哪里去?我的员工离开后去企业做财务工作,个人收入不会比我这低呀,会计所开不出更高的工资。做财务的前景可能也不会太好,但留在会计所又能给他们什么发展前景呢?

    我看到很多朋友离开了这个行业。有的去企业做财务总监,有的是自己去做一些投资,这样的可能已经是财富自由了。

    行业收入是不是在不断地增长,不能只看百家会计所排行之类的数据。可以看看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看看改聘会计所的审计收费增减。今天一个改聘,从400多万降低到100多万,是这家公司发生什么重大变化了吗?

    去年下发的国办30我看到的影响之一是清理了注会挂靠。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还没什么变化,包括分所九千多家。河北的会计所有五百多家,上海的三百多家,河北的审计业务资源比上海还丰富吗?

    反正我觉得行业现在挺冷的。还好我还年轻,我能熬得到春天。

    会计所的合伙人大多数都是生意人,赚钱不丢脸的但要说榜样,那是为祖国做了什么贡献呢?还是为行业做了什么贡献呢?如果是后者,那我能想到的是陈奕蔚,他们写的《计学撮要》还是不错,还有致同会计所的微信公众号,一直在分享专业信息。

    我看到的成功的合伙人的共同点。第一就是进场早。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进场的,跟随着行业发展水涨船高做起来了。入场早,资源都垄断,后面的再想进入就完全不可能了。第二是有自己很强大的人脉圈,不断地去积累自己业务,做自己的口碑,不断地在专业上去做一些帮别人处理难题的事情。第三就是跟对人。进场晚,又没有特别的技艺,那就要跟对人。等他退休传承他的衣钵。

    我看到的做得不如意的合伙人就是退场不做的。如果是说失败的合伙人的共同点,就是抠。对团队、对客户都抠。

    这个行业我看到的优秀年轻人的一个特质是机灵。脑袋灵活,思路快,你跟他说前半句话他都能猜出后半句话。第二个是肯专研专业,没事的时候看书,看准则。第三个是很会跟客户相处,情商高。客户喜欢他,会和合伙人说明年你继续派他来啊,如果不派他来我们就不要你做了。让客户无法拒绝你,这是真的厉害。

     

    其他

    ——关于上海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很自豪的认为上海真是一个好地方,很适合安居落户。第一:上海海纳百川。你到上海来都会有自己的一份归属感,上海的包容性非常强。第二,上海的城市治理水平、营商环境,治安、居住环境还是比较好的。你在上海只要你守规矩基本上不会碰到什么问题。上海很适合守规矩,愿意比较商业化地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的人。第三、机会很多,并且天道酬勤。第四,上海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地方。很多机会就是看能力的,比如我的会计所招人不管你什么出身和背景。你从助理做起的话你有上升机会,职业也有天花板,但是你离天花板的这个距离可能让你奋斗一生。

    ——给职业新人的建议

    我会建议我的员工租房子尽量租在办公室附近,不要去住很远的地方租房。把省下来这个通勤时间用在玩、休闲、学习都很有价值。人生苦短,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路上。而且上班挤地铁把你所有的精力都耗尽了,你到办公室都已经像蔫头鸡一样垂头丧气的,那还有什么精力去应付一天的工作啊。我们会计所的办公室不在市中心,员工在附近租房是可能的,房租还真不算贵。我们的新员工第一年的到手薪酬在八九万元,在上海的水平不算高。

    我建议新人要回避去做一个做工具型工作的会计所,避免去做审计软件附件一样的工作,只是去点击导数据。这样的工作对你成长毫无意义。我觉得最起码要到一些中大型会计所,到能构建你的审计逻辑、审计思维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有三个意义:第一,项目的管理能力。在项目经理层级你自己要管理自己的,这是一个锻炼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会。只有管好自己了,你才能去管别人。第二,执行力。每天的任务要按时间表做完,不睡觉也得做完。事务所很不适合那种有拖延症的人,或者说有拖延症的人进了事务所只要认真做你的拖延症都会被治好。第三,自我学习,自我驱动的能力。在事务所你要有所成长的话那你最起码要去考注册会计师吧,要听网课吧?这样你整个学习系统就建立了。考试考出来了,你的学习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事务所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你在这个平台上认真呆几年,把这些能力培养出来。你离开的时候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就是去跑滴滴专车,去送外卖都可能比一般人做得好。

    ——图书推荐

    我要推荐我的审计启蒙教材,金十七写的《让数字说话》,每年我都会买了送给我的新入职员工。这本书逻辑写得很通畅,我觉得说的也很对。这是一本老书,不过审计逻辑这些年也没什么很大的变化。

     

    答问

    问:如何让领导觉得你好用?

    答:好用就是执行力强,让领导觉得很顺手。第二还要学会汇报,汇报非常重要。要事事有回应,事情做到什么程度要给予回应。如果领导安排的任务没有办法完成,那也不要当面反驳,要先用现有的资源作为一个规划衡量,然后再跟领导去汇报完不成的原因,完成需要什么资源,汇报要给领导解决方案。

    问:对已经入行五年的审计人,想在这行业走得更远,在第五到十年这一阶段最需要积累的是什么?

    答:第一要考试通过注册会计师;第二是要选择自己在会计所的发展方向,是做大项目经理还是做合伙人,是专业型合伙人还是业务型合伙人。如果往业务合伙人发展的,那就应该去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客户资源,积累自己的同学圈,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好好做两年大项目。如果要往专业型合伙人方面发展了,那就全心全意地去研究专业,去读书,去考出相应的证书,然后通过bbs、微信公众号、讲课、图书等去分享。专业型合伙人的道路更难走,因为市场容量太小了。

    问:调到子公司做财务负责人,但资历尚浅。有没有学习和沟通方面的建议?

    答:能够调到子公司做财务负责人。第一种可能性是你跟对了领导。领导想让你先下去锻炼锻炼,以后还会有提升。那就把这个子公司好好管好,管成你的集团公司的标杆,让你的上级领导、更高的一些领导看到,与领导保持联系。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会被边缘化。这就是比较复杂的,我不了解具体情况不能具体分析。笼统的说,人总是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先搞定自己眼前的事情。

    欢迎读后捐款

    本系列访谈耗费时日做坦诚分享、整理和发布均为做贡献,为传递正能量,欢迎读者阅后自选信任的公益平台和公益项目做任意个人自愿的捐款。本文如有打赏或推荐图书销售提成,也将与本期分享嘉宾商议后捐出并在留言公告。

    附:访谈问题

    欢迎推荐或自荐访谈嘉宾。

    作者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始成员、前负责人。自1998年开始上网和做会计行业网媒至今。微信公号:YCY会计观察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