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爱更恨的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欲爱更恨,对大部分财务人员,尤其对初学者来说都是一项头疼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实务中接触较少,一般的小会计不够资格接触。另一方面,可能大家还停留在初学合并报表时的恐惧之中,加之遇到实务中花里胡哨的股权架构,使大部分人对合并报表爱而却步。
合并报表只是虚拟的主体主体,合并抵消分录也是模拟分录。合并报表有利于会计主体掌握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效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内部控股关系,关联交易,人为操纵财务报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其实就是让投资者可以看见全部的财务情况,所有子公司,母公司。这样就不会导致母公司赚钱子公司放血的狂妄逻辑。
母子公司犹如母子关系,而合并报表犹如一个家庭,当需要呈现整个家庭经营状况时,合并报表就会粉墨登场。
一、合并报表四板斧
1、抵消权益。
2、抵消往来。
3、抵消交易。
4、其他特殊抵消。
二、为什么要抵消权益?
假设当年你投资设立了一个子公司1000万,经过披星戴月、筚路蓝缕的1年之后子公司赚了200万。即子公司赚的200=子公司的期末净资产1200-子公司期初净资产1000。
1、由于净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初始投资)。
2、因此这赚的200的净资产增加=未分配利润增加+盈余公积增加+资本公积增加。
3、在没有商誉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的净资产×持股比例。
为了这个家庭的状况赚多少钱,首先要把你初始投的成本扣除,即抵消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初始收到的钱。然后再把赚了多少钱纳入。
而赚的钱由于会计存在分期,所以永远分2段,一部分是本期,通过利润表纳入。一部分是上期,通过年初未分配利润纳入。
三、来个小例例
甲公司2012年投资了1000万设立了乙公司,子公司实收资本肯定为1000万。2013年乙公赚了200万。
先看2013年合并过程:
2013年度:
子公司初始净资产=1000,期末净资产=1000+200=1200,合并报表体现的净资产应为1200-1000=200万,即体现赚的200万(初始投资不算赚的钱)。
1、模拟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100%=200
贷:投资收益200
借:子公司净资产1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200=1200
2、这时候合并报表净利润就会等于=母公司净利润+子公司净利润200+投资收益200,虚增了投资收益200(因为我们模拟了权益法造成的),但是我们的净资产是没有虚增的(因为模拟的200万长期股权投资一借一贷,没有虚增净资产),所以要把虚增的200投资收益想办法干掉。即如下:
借:投资收益200
贷:当期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3、(由于当期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少数股东损益),再替换下:
借:投资收益200
贷:年末未分配利润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负数)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
贷:少数股东损益(负数)
4、再稍稍调换下正负顺序就成了书上的分录
借:投资收益
借:少数股东损益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年末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
5、由于这个分录不会影响到净资产,对未分配利润没有影响。所以我们成功地把虚增的200投资收益干掉了,这就是书上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第一步的原理。
其他抵消往来、抵消交易都好理解,貌似没啥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