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尽调报告充满了浓郁的审计味?
今天,就聊聊尽调吧
首先,为什么我说尽调比审计更有价值呢?
还记得我前年的一个项目,当我把尽调报告提交上去的时候,我得到的反馈是:你又是找你手下做审计的小朋友写的吧,这报告一看就是审计人写的。
有点讽刺,这报告确实是我让审计小朋友去写的。
那么审计和尽调,它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
先说审计,什么是审计
比如我们审计一个羊群,我们动用各种方式盘点,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群羊总共有多少只。
为什么别人说这是审计人的报告呢?
因为你得出的结论,是除了审计以外,所有的报告使用者全部都已经知道的结果。
企业,放羊人,报告使用者等等,所有人都知道有100只羊,你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告诉这些人他们早已经知道的一个结果,然后还要向他们收取审计费。
其次,在这100只羊中,你很有可能把牧羊犬也看成了羊,因为,你并不了解羊,你无法区分它们。
所以,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审计,我们告诉别人的,都是别人已经知道的东西,然后复述一遍就成了报告。
这就是充满了浓郁的审计风味的报告。
而尽调为什么比审计更具备价值呢?
尽职调查,就是要调查,就是我们要写在报告里的,是别人不知道的一些东西,是别人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所以一份好的尽调报告,一定包括三类内容。
首先是事实的陈述,这部分与审计报告类似,报表和账面的数字,其他基础的信息等等。
其次就是判断的逻辑 ,这就是跟审计报告不同的地方,审计报告对于判断,仅仅存在于报告的意见类型,和那两个事项段中。
而尽调报告,在报告每一项的内容中,都要表明是否存在疑问,并且提醒使用者注意。
最后就是基于细节的结论
仅仅有结论也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具体的细节。
比如业务的逻辑,存在的差异,我们是如何发现差异的,为什么这里存在风险,存在多大的风险,我们有哪些建议等等。这些才是客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对于大部分审计师来说,都喜欢写一些特别有质量的废话,比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比如财务能力需要加强,现金存在瑕疵等等。
原因是一句废话可以吃遍天下,比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因为任何企业都存在内控的问题,但是不同的企业,对于内控的需求是不同的,这东西本来就没有标准,只有适合。
所以,废话是最让人挑不出毛病的摸鱼行为。也是大部分审计师最喜欢的书写模板。
所以这种报告,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光芒,失去了针对性
所以我们必须找出细节,并且具备核查的思路,最后还得具备总结归纳的能力。
比如,这就是小朋友写的报告,后来经过我初步的修改后的尽调报告,这部分内容是最终报告风险的结论总结中的一项,具体的税务细节已经写在了应交税费的附注备注中。
所以我们就看看这个结论部分,因为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他并不太关心中间的细节,他首先更希望直接看到结论。这也是为什么尽调报告一定要有风险结论的原因。
首先是数据结果的呈现,通过表格的形式,给客户一个明确的信息,到底少申报收入多少钱。
其次就是我们的计算方式和核查逻辑,我们是通过什么逻辑计算出少申报收入的。有理有据。
第三就是不同情形下,公司可能涉及的税务风险,并且税务风险都分别有多大。一定要量化。
最后就是我们最终的结论,最高涉及的税务风险有多大。
这就是一份简单的尽调报告中的冰山一角,你要告诉客户的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和他们关心的东西,而不是像审计报告一样,照着纳税申报表和账本抄一遍数字,或者根据收入调整一下数字。或者告诉客户,可以确认,或者存在风险。
企业想要知道的,他到底有多大的风险,在不同的处理下,他应该如何做,可以避免这些风险。
总之,尽调,讲究深度、专业、和感情。
用专业发现风险
用深度建立逻辑
用感情打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