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谁说了算?
【前言】过了腊月初八,年味越来越浓了,辛苦劳作了一年的职场人士,过年之前都会面临一件重要的事情——绩效考核,这关系到每个人年末红包的大小。本期大鹏说说绩效考核那些事。
最近,做会计工作的小王有点烦,岁末年初,不仅要做财务年终决算,编制明年财务预算,还要向公司人事部门提供大量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既包含业务部门的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也涉及非业务部门费用列支情况。问题来了,提供的财务数据被人事部门反馈给业务部门后,引来业务部门的诸多质疑,这不,每天都有部门人员找他“理论”:要么是销售人员对自己的业绩数据不满意,怀疑少算了销售收入或利润;要么是管理人员对部门费用花得太多不理解,怀疑多计了成本或费用……
以上场景,作为会计同行的你,是不是感觉似曾相似?没错!这就是年终绩效考核,会计人员要面临诸多被考核部门或人员的一场挑战。一般来说,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是公司人事部门,当然,规模较大的企业还专设了考核委员会或者专门的考核部门。无论是什么样的机构实施考评,很大一部分考核依据来源于财务部门,特别是实行KPI考核的公司,涉及的很多考核数据都需要会计人员提供,无形中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何这样说?一是数据口径不统一,如,业务常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业绩统计方式,与财务“权责发生制”核算模式就会冲突,导致预收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收款确认了收入,没有支付但应入账的成本费用未及时入账;二是数据节点不一致,如,财务通常以年末12月31日作为关账的最后时间节点,过了这个时点的收入和成本费用一般计入下一年,但业务希望在次年元月份签的订单也算作当年的销售业绩,毕竟农历“新年”还没到呢;三是数据来源不相同,财务一般以业务提供的资料作为入账依据,但涉及房租物业水电等不可分割费用时,可能会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导致业务对有些支出“不认账”,认为这些费用与己无关。
绩效考核,到底谁说了算?有人认为,考核部门有考核权,当然是考核部门说了算,也有人认为,公司里老板最大,当然是老板说了算……但大鹏认为,一切用数据说话,绩效考核,数据说了算!一般来说,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能够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如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考核数据一般主要来源于财务部门,就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要尽可能准确、真实和完整,经得起被考核部门或人员的“检验”。大鹏判断一位会计人员是否合格或称职的标准之一就是其整理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这也是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所以,在绩效考核中,简洁明了、准确完整的数据最具有考核的权威性,但现实中,很多数据都演变成了“数字游戏”,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
不论怎样,作为会计人员,你要对自己对外提供的数据负责,真正发挥用数据说话的作用,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时,一切让数据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