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扩面,这个指标怎么算?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当年新成立的企业,季初的数字以什么为准?以0计算?还是直接以季末数值为准而不取当季平均值?二个取数会相差很大,从而直接影响小微身份的判断。
财税(2019)13号文件最大看点是扩范围、加力度。
扩范围:把小微企业标准放宽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加力度: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通俗说,相当于这二个档次税负分别降到5%和10%。相信新的政策出台后,将有一大批企业享受到小微企业的红利。
企业所得税上的小微企业判断,有三大指标: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规定,年度申报时,应纳税所得额看当年申报表数据,而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按四个季度平均值计算。13号文规定,每个季度平均值取之于本季的季初数加上季末数的平均值。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实务中,资产总额数来自于资产负债表,这对老企业没问题,对当年新成立的企业,又该如何取数呢?如2019年8月新设立的企业,按规定三季度平均值加上四季度的平均值再除以2,就等于全年的资产总额数。算三季度的平均值时,由于季初未编制财务报表,所以三季初的数字以什么为准?以0计算?还是直接以季末数值为准而不取当季平均值?二个取数会相差很大,从而直接影响小微身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