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度审计盘点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2016年年报审计结束了,今年负责了几个小上市公司审计。本来弄了一套某四大的审计方法论,年审前好好学习了下。
2016年年报审计结束了,今年负责了几个小上市公司审计。本来弄了一套某四大的审计方法论,年审前好好学习了下,谁料,中小企业比我想象的差太多。
我觉得,事务所目前处于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面对高大上的sap等集成系统,审计手段有限;一方面,对一些中小企业的手工票据流的内控很无奈。
开始吐槽年审项目一些硬程序通病吧。
1,极度不重视关联方。翻阅我们所底稿,连个像样的关联方底稿也没有。然后看众人,对关联方非常不重视,甚至根本没有做。还发现某项目以前漏合并了一股权投资,更别说习惯性漏披了关联方。当然,我被坑了一把-----
2,函证流于形式。大部分人只会发,根本就不催,回函不符的更是没有管。一方面函证编号与标准没有统一,另一方面项目组太多人本质是不尽责的,压根不盯着自己这块;
3,律师函涉及的或有事项不管。n项目组没有发律师函的意识,哪怕管理费用呈现已经有大批涉诉事项了------
4,货币资金审计极差。一方面,主要安排实习生做,根本做不好;另一方面,敏感性极其差,经常口头询问方式,一下子有账户,一下子没有账户,更是有些借款等函证都不发;
5,监盘程序感人。
6,查找未入账负债测试没有意识做;截止测试凑笔数;替代测试居然理解为抽全年凭证----
7,附注瞎披露。做附注根本不懂披露规则,就会照搬上年,该披不披,不该披露狂披露;
8,季度报告与年度报告等信息并未核对。估计都没人知道有个1521号审计准则。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