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处理体现什么会计原理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资产及谨慎性原则运用
成本就是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就是销售回笼资金减去进一步发生的销售税费等。孰低,就是哪一个低按照哪一个在资产负债表列示。
假设某项存货,历史成本是100万元,可变现净值是80万元。这时候按照80万元计量存货价值,需要计提20万元减值准备。
按照资产概念,资产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账面100万存货,就意味着起码带来100万元的经济利益流入,由于现在只能带来80万元的利益流入,因此,其中20万元“不在符合资产概念”,需要计提存货减值准备,这里体现会计上“资产”的概念在具体业务处理中的运用,追根索源,体现资产负债表观的要求,重视企业对所控制资源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假设账面价值是100万元,可变现净值是120万元,这时候按照成本计量,不调整账面价值。
为什么这时会计准则不允许调整存货价值呢?主要是体现“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的运用,谨慎性要求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