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百问百答(4):内控建设一定要与信息化结合吗?
背景说明:
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做内控时,我们也经常听到内控要落地,必须依赖信息系统。那么做内控就一定要与信息化结合吗?
我的建议:
1、信息化是工具的工具!
虽然听着有点绕口,但我们首先要明确,ERP也好,CRM也好,还是OA也好,所有这些信息系统都只是工具的工具。前一个工具只是某个管理方法或理论,后一个工具则是指信息系统。简单说管理方式有两种方式:通过手工来做;或者通过信息系统来做。因此,管理方法和信息系统是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些企业管理还没理顺,就直接上ERP,或者美其名曰希望通过ERP来理顺管理。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江湖上讲的:“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
2、信息化不能做什么?
信息化可以:1)进行输入控制。比如,限定字段的输入只能是数字,而不能是文本,这样可以避免人为的输入错误。2)流程控制。比如,系统自动金额自动判断审批层级和路径;比如,前一层级没有审批则无法进入后一层级等等。3)实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预警。比如,可以实现表单之间的勾稽,实时提醒数据不勾稽的情况。应该说,信息化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但信息化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只擅长逻辑运算,不擅长模糊运算。虽然现在有BI、AI,但对于大多数运用场合来说,还是处于概念阶段。大家可能会问,现在的阿尔法狗不是能打败世界冠军吗?那么,它能随意切换话题,然后打败该领域的世界冠军吗?恐怕短期内都无法实现。
在《原创|内控百问百答(2):如何建立内控知识体系?》一文中,我曾经提到过,做内控可以有三重境界:入门级→会梳理流程;进阶级→能诊断管理机制;专家级→能从战略层面解决问题。
两者对应来看,信息化只能解决流程环节的问题;对管理机制和战略层面的风险控制则可能无能为力了。比如,通过CRM和销售漏斗可以部分应对销售不足这个风险,但却无法解决销售人员销售技巧欠缺的而造成销售不足的风险。再比如,战略定位错了,你再怎么强化内部控制和优化流程,也可能无法实现公司的销售收入目标。
3、生态多样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既然信息化能解决很多流程控制问题,那么,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要引入信息化呢?也未必!
我国各类企业有数千万家,从家庭作坊式的到世界500强应有尽有。对小型企业来说,任用家族成员、老板亲力亲为就是有效的内控,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流程和岗位分工内部控制。更遑论使用复杂的信息系统来控制了。
风险应对策略中既有风险控制,也有风险承担。当复杂的内部控制或信息系统控制的成本超过由此带来的收益时,采取风险承担策略是理性的。内部控制本身(和其他所有管理工具一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做内控的人,限于自身的专业视角,容易将内控作为目的来对待,为了控制而控制。这也是所有专业人员的通病:手里有个榔头(专业知识),看什么都觉得是钉子,总想捶几下。
不管是什么时候,玩图通过一个标准的黄金法则来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都是不现实的!
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