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知名财税大佬的年轻时代之个人所得税的玄机
昨天凭借德勤系的帖子,有幸结识德勤税务合伙人卢博,同时远在加拿大的小陆总转发了这个贴子,我算了一下时间,应该是深夜吧,世界真小,卢博是小陆的前领导。故事必须意外才有意思,一周前加了一个名叫菜花的同学,请注意不是翠花上酸菜,这个同学就是著名的叶永青同学,德勤税务合伙人。这种糗事我已经不是干一次两次了,刚炫耀过自己眼光好,结果来个灯下黑。谦虚谦虚,要紧要紧。
中午花了一个小时浏览了两位大佬的微信转发,叶同学还在研究技术,而且是以法律诉讼为主,是不是最近转型法律了。卢大佬则是通篇的玩乐信息,从专业角度毫无价值。可能卢大佬想把工作和生活分分开,不想把专业过多的带入生活。其实我原来也这么计划来着,qq是我的工作圈,可以谈点工作,微信是我的生活圈,谈谈生活。现在在qq上已经没有工作可谈,微信过多的参与了专业生活。
在2014年之前,如果谈到外籍个税,必然谈到oldbug的那个名贴。如果谈内籍个税,以云中飞钟必整理的个税贴为最完整实用。当然我本人做了一些原创改进,不适合在这里讨论。并且我一直认为个税是一个小税种,没多少研究价值。
但是2014年之后,我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个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税种。苏州地税税政程平兄弟写了一本书,叫个人所得税70讲,此书好,为什么好?好书的最大特色是案例第一手,有思考,有反驳,有漏洞,有建议,本书都具备。这兄弟研究了十几年的个税,以十几年研究一个个税,中国目前我还没找到第二个。看了这本个税,我对个税的了解又前进了,原谅我十年个税没进步,结果照样是个专家满世界讲课,引得众粉丝赞叹。作为一个专家要对自己负责保持清醒,粉丝的赞叹声与技术并没有多少关系。
事有凑巧,发生了一个案例,案例是某上市公司对员工增发了限制性股权,该限制性股权禁售期结束,是否免征个税?上海某区税务局要征,而且征了不少了。拿了这个问题在朋友圈讨论,除了没看到没发言的,只有四个人与众不同。他们分别是程平,张海川,徐贺和我自己。其他同学们发言的,都认为要交。徐贺和我找到了不征的线索,程平同学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而海川同学用案例和实践告诉我,不用交,有案例为证。程平与海川可以称为个税双姝。我对这个个税组合非常满意,再有个税问题都是找他们讨论。
案例结果,原来要求征税的上海某区税务局经过沟通,认为可以不征个税。上周,徐贺发了一个文件给我,现在有明文规定,不征个税。大家看到了吧,什么叫专业。
税务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税务的魅力在于案例的千奇百怪,许多税务实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我自己的成功案例我自己都无法复制,有时甚至跟谈判时的情绪高低有关,如果对手是个美女,可能我的表现更好,技术的发挥更能流畅自由。但是正是因为案例结果不唯一性,让我们有兴趣有动力寻找这一点与众不同的可能,将它转化为成功。由此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并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创新是每一个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现。税务筹划也不例外,知识与信息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理解商业惯例运用知识,叫技术。技术可以成长,知识只能老化。
最后欢迎美女认识我。技术男认识太多了。如果美女有技术更好了,我们可以在谈技术之外,随便谈点人生,看点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