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何读书说起的
经常有人问我,有没有一些好书推荐,我是怎么读书的?
工作越来越忙,事情越来越多,我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现在,我不需要逐字逐句的去读一本书,我要读的书,我只要读懂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或者观点,或者一个思路,就够了。
所以一本书,我很快看完,我要的东西,可能就是一句话而已。
我也经常出去听很多的课,跟很多的牛人沟通,我不会去模仿他们如何工作,我只要去打开一个思路,就足够了。
我经常看英文书籍,但是我的英文并不好,我从来不会逐字逐字的去翻译一篇文章,同样,我只要这篇文章的观点和思路,就够了。有了这个思路,我可以写出比原文更深刻的文章。
当然,其实我有时候也会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这本书中,可能语言优美,可能每句话都让人深思,也或许它真的可以让人很安静。
所以,我经常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读书这件事情上踩坑,比如,我记得之前一个小朋友,逼着自己研究专业学习,拿着事务所出的那些案例,使劲读,读了一个月,还在读前十页。
我问他,你为什么读书一定要从第一页开始读呢?
他说难道不是吗?
就比如我们考注会,很多人听课就要从第一课开始听,很多老师一个前言,一个考试分析就要讲两个小时,你为什么要去听呢?
我记得曾经一个注会老师是这样讲经济法的:把证券法都撕掉吧,或者拿胶带粘起来,总共考五分,你至少要花费几个小时去记忆,甚至花几天去理解,而且结果你可能还拿不到分,先去把前边该拿的分都拿到。
我们还见过很多人,喜欢搜集资料,喜欢收藏文章,每天都有人来给我要资料(对不起,我不是你的机器猫)。
可是结果呢,一口气收藏了几十篇文章,转存了一大堆的资料,十年过去了也没看过。
还有人说要写文章,我倾尽全力的鼓励他,然后甚至帮他想点子,想内容,结果他自己,坚持了三天,突然说单位加班,就再也没提过笔。
如果你也遇到过以上的情形,基本上你的学习体系,你的成长体系就处于全面崩溃了。
我们做事情其实也有惯性的,如果做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可能一开始很难,但是越往后就越轻松。
但是一旦停摆,再想恢复到以前的状态,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成本,很多人都难以恢复。
我每天写文章,每天写,这篇文章,已经是我今天写的第三篇了,前两篇你们还看不到。
我的时间很多吗?
晚上凌晨4点睡觉,上半夜我在写报告,下半夜我在做课件。
早晨8点起床,写了一篇文章。
9点钟与客户沟通相关的问题,11点改完报告,整理底稿,与投资人沟通。
12点做饭,然后吃饭,中午吃完饭,收拾行李。
下午睡了一会,然后两点多钟去4s店挂牌和提车
下午三点直接做地铁去机场,在路上写了第二篇文章。
7点多钟到机场,先吃饭,然后写下现在的文章。
飞机上,先睡觉,然后我还会再写一篇总结。
这就是昨天的一天。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每个人都有24小时,可是每个人的时间好像又都是不一样的。
好吧,说读书吧
既然我经常写东西,所以我就必须要吸收东西。
不吸收,不汲取,是写不出东西的。
那么读书,就是一种吸收。
我每天写这么多东西,我要读多少书啊,这书怎么读?
你要把握三个点:
1、加快速度,书读的多了,你的思考多了,你就能发现,其实很多畅销书,也都是垃圾作品。
2、没必要逐字逐句读的,就不要逐字逐句读。
3、倍数播放,尤其是看视频的时候,加速,我甚至都会加速到让自己怀疑人生。但是遇到我需要听的地方,我会不停的反复,就像小时候学英语一样,一遍一遍的听,然后记录下来。
所以,读书,学习这件事情,包括工作,生活,一定要让他正常的运转起来,不要暴饮暴食,今天一鼓作气读了很多书,学习了很久,明天就躺着睡一天,那么结局基本也就是睡下去了。
人有时候也像机器一样,要运转起来,该丢的就丢,但是千万别生锈了。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就是专家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