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高不成低不就,你是不是遇到了职业瓶颈
这些年我工作经历比较多,做过球员,不仅仅是真正的球员,在工作中,从初出茅庐的小白,一路跟着领导打怪升级。
也做过教练,指导手下的人工作,给小朋友指点方向。嗯,不仅仅是这个,我目前正在考真正的国家足球教练。如果不是因为最近项目忙,我这周应该已经参加多特蒙德的足球教练员培训了。
当然也做过裁判,也参加过企业组织的面试官培训。我招进来的财务总监,年薪最高80万左右。
审计的职位级别就像打王者荣耀一样,初审、中审、高审就像是你的段位,每个段位其实都有不同的要求,当然不同的段位也有不同晋级规则。
当我们看段位的时候,就发现了,从青铜到白金其实晋升非常快,而且差异不大。等到了钻石段位之后,不仅开始体现出了差异,而且还有了新的规则,比如双方先禁用英雄。那么越往后,其实晋升越难。
不同段位中的这几颗星,就像是事务所中的,初审一,初审二,初审三,其实差异非常小。
你首先要弄清楚游戏规则,才有晋升的可能性。
我在事务所的时候,基本上从初级审计到中级审计都是每年自动晋升的,每个级别里又分一二三四五,就是咱们刚才说的初审一,初审二,初审三这种。
我记得我第一年的时候,初级审计下又分四个级别,我同事比我早进去一年,第二年从初审四升初审三,我进去就是初审三,我们俩工资一样。
第二年从初审三升初审二,工资涨了八十块。
然后接下来就变中审了。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的初审到中审,中审再到高审,也没用完全的标准,无非看的还是一个经验和时间。
除非你有特别出众的能力,可以一步大跨越。
从事务所看看干下去,只要你能坚持的住,初中高只是熬个时间的事。
甚至现在很多项目经理,也是熬上去的。
这就是一种阶梯式职级
从事务所来看,都是由职级和等级两部分构成
先是初审、中审、高审,然后是再向下细分初审一,初审二,初审三,初审四...
这种阶梯式职级的特点就是没有明显的鸿沟,跨度不大,就像台阶,可以一步一步的稳定向上走。
相邻级别差异小,按部就班等晋升,过程相对平稳。如果表现很优秀,跨等级也是可以的。
就比如我,最初就是从初审三,到初审二,然后中审,有力气了,就跨两个台阶嘛
所以这种阶梯型的职级晋升机会很多,因为相邻的几个级别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如果真的一级一级的升,升到项目经理要十几年过去了,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基本上,正常晋升,并且很多时候都会多跨一步。
同级别的回报差异不大,因为级别划分太细了,所以回报的范围区间就会比较小,就比如我一个晋升级别,就多了80块钱。
这种阶梯型的职级规则,也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两个级别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你很难定义和评估。
包括我们找工作,看JD的时候,你也能发现,什么精通啊,熟悉啊,掌握啊,熟练啊,很多这种字眼。
但是这些字眼和名词,都是模棱两可的,很难定义和判断。
以前我们在公司里晋升需要做述职报告,在事务所的时候,我当年也要每年写晋升申请,其中就包括当年的工作总结。
那么很多人,每年写的东西,几乎都一样。其实就是会这点东西,尤其财务和审计专业的东西,很难写出什么花头,没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在我们之中,有时候会以技能论英雄了,比如会做银行费用,会做收入成本,会做合并,会写报告。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很多人习惯了每年的正常稳步晋升,却忘记当你需要经历白金阶段的时候,游戏规则是有变化的。
当你再想向上的时候,其实是越来越困难的了。
比如,我认为从中审到高审应该是一次比较大的跨越,作为一个高审,应该具备相当强的统帅能力,升级为项目经理,更应该发生质变。
很多时候,当我在这条路上走不顺,或者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会产生迷茫,遭受打击。
这就是事务所,由于大所间的频繁流动,慢慢也磨合出了一套相似的标准。基本都分为初审,中审,高审,项目经理,合伙人这样一个级别路线。
另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专业晋升线:比如做抽凭函证,做费用做银行,到最后做存货,做收入成本,再到做合并报表,出具报告,带队等等。
专业永远是工作的基础,不具备专业能力,即使你有很多的想法,也很难做到管理层,因为任何公司都不需要一个只会纯粹发号施令和没事开会的管理者。
所以,你看我有时候也挺累,在我一个项目有十个人的时候,我还是会没事做几张底稿,翻翻凭证,一个是因为习惯,顺便就看看,另一个是有时候我也会刻意的让自己扎到最底层,这就像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机关领导干部下连队蹲点一样,你只有扎下去,才能切身体会下边的工作,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脱离人民群众太久的话,会容易不接地气。
但是我觉得,真正的项目经理还审计员的差异其实应该还是比较大的。
不是说你有多少能力就能做项目经理,而是应该有本质的不同。
什么叫本质的不同呢,让你去带队,带一两个人做一个小公司你可能没什么感觉。
如果让你带10个人做一个大集团,你能做吗?
这就是本质的体现了。
这就是一种跨越,不再是之前所说的阶梯型的晋级之路了。
就像考试中,59分和60分绝不是一分的差距,而是质的差距,这一分,所要付出的努力,也许不是你能想象的。
所以这就是很多现状的产生,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我不比他差啊,甚至专业还比他强啊,为什么他能做经理我不能,为什么他挣得钱比我多?
你真的比他强吗?那只是你以为的。他做的工作你能做下来吗?
就像59分和60分的考试,你以为只是差一分,你知道你差的这一分,需要多少年弥补吗,你知道你差的这一分,别人比你多下了多少功夫吗?
跨越
你确实做的不错,确实能力很强,但是只是在你现有工作内容中的强,没有质的改变。
尤其在事务所,如果一个领导者就没有认清质的改变,那么他对于下属的指导就会受限,就会影响很多人的晋级和发展。
级别的差异比较大,所以晋升的机会比较少。
今天晚上我一个哥们喝多了给我打电话,他说他现在就很好,往上升,难,听天由命,就维持目前的状态,挣得钱也不少,有吃有喝有玩就很舒服了。
他说的没错,每个人生活的目的都不同,但是归根到底都一样,就是希望自己活得舒服,活得开心。
晋级机会少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晋级成功对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成长停止。
反正只要在把目前的工作做好做好,回报一样很丰厚,做起来还得心应手,压力也没那么大。
这并没什么不好,找到自己需要站的位置最重要,没必要闭着眼睛一味的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另外,很多公司里,同级别的回报差异是比较大的。
在很多公司里,两个同样级别的人,工资差异可能非常大。
之前在我们公司,同样是两个同级别的总监,一个年薪70万,一个年薪30万。
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
而同级别内的能力成长,更多的是技能熟练程度的提升。
掌握晋升的游戏规则之后,你才能做出更好的职业规划。
很多人做了几年工作,其实很容易遇到瓶颈,感觉高不成低不就,很是难受
其实这就是需要跨越了,你只是一个熟练工,还是需要想一想,是不是需要提高质的飞跃。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