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书写人生
那些年,曾经感动过自己或他人的文字
2006,我是一棵小小草
前几天在北京,收到《财务与会计》杂志赠送的《有梦会计人——2005-2014人文剪影》。秦总编还笑说了句,这本书她是有的。确实是有的,因为这本书里收录了我的一篇文章,也是我第一次发表在《财务与会计》杂志上的文章。
题目很幼稚,叫《我是一棵小小草》。写这篇文时,是2006年,我还在外地飘泊。有天下午闲来无事,忽然就想写一写自己的学习考试经历。于是,信笔写来,一下午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写了自己从机修工好不容易走上了会计路,又好不容易从会计初级资格证考到注册会计师的故事。写完后发在了中国会计视野网站的职业规划版面上。有点意外,在当时的网络时代里,这篇贴子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并且还接到了一位编辑发的论坛消息,说想要把这篇文章发在《财务与会计》杂志上。
虽然刚工作时也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散文,但是走上会计路后已经再没投过稿了,更没想到还是核心期刊。这个消息让我意外又欣喜。虽然正式发表有点迟,直到第二年九月才发表。这篇文章的发表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与热情,鼓励我努力走上写作之路。现在回头想来,文笔很幼稚,故事也很简单,能够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完全是因为真实地体现了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子在会计这条路上不断努力的历程。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记得在本刊导读中,编辑还特地写了一段话推荐这篇文章,上面写道:虽然平凡,却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预见变化,适应变化,脚踏实地,一定能够成功。
2011,等待那扇打开的门
2011年,已从异地回到家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逐步稳定。这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助理,所带的团队也在慢慢地充实。我接触了很多刚入职的同事,有的是才出校门的学生,有的是有了一些企业经历转行进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中,我常常会回想,在我刚从企业转行入职进事务所时,当我还是一个助理时,我是如何去工作的。我是如何适应这样的心理转变,如何适应不同的角色转换,如何让自己努力胜任自己的岗位的。
就很想写一篇文章,准备给刚入职的同事看的,我怎么当助理。于是开始写。这一写,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这似乎是一篇回忆录。一个飘泊在异地的女子,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工作,那份小心翼翼、那缕乡愁别绪,那丝内心中的不甘与倔强,在这篇文章里表现得最真实。一共写了八篇,是写一篇在网上发一篇的,不是先写好一起发的。完全是跟着自己的感受,晨起时,或夜深时,信笔而写。所有的文字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写文章,真的是可以自己感动自己的。而感动了自己的文字,才可以去感染更多的人。数年后,有时还会自己翻看,再次感受那曾经的感动。在我所有写过的文章中,这是我钟爱的一篇。文字的繁简,与框架的搭建,我认为是恰到好处的。
写文章,不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点回忆么?这篇连载了八期近二万字的《等待那扇打开的门》,是我给自己那段经历的总结,感动了自己,也感染了很多同行。感染别人是一种效果,而不是性质,所以打动人心才重要。
这篇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却未曾公开发表于纸媒。曾经有杂志想要刊登却未用,可能是因为太长的缘故吧。而在我的心中却没有任何遗憾。原本,这就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也许有一天,我会把这篇文字再充实一个中篇,哪怕没有出版社愿意投资,或许我也会自费来出版一部自己最深爱的书。
有朋友看完后评价为“有画面感”。这个评价我喜欢。
2014,我的会计追梦路
2014年年初,看到财务与会计杂志在做“会计人的中国梦”征文。我想,正是一种梦想的力量,才可以让我在这条路上不敢懈怠。那年春节的一天,我坐在那里,认真写了一篇《我的会计追梦路》。会计追梦之职业起点、会计追梦之不断求索、会计追梦之职业规划。我真实地写了自己的这一段历程。
中国的传统春节,很多人用来走亲访友喝酒聚餐旅游。我却把那段日子交给了键盘与文字。这篇文字,写了我走上会计之路的不易,为了走好这条路作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写了我对自己所做的职业规划。认清自己的短板与不足,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找准合适的位子,做好自己所能做好的事。
其实,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只是我们有很多人不愿意直面自己的不足。写文章,也是一个剖析自己与直面自己的过程。我把自己的这份感受,也分享给更多的同行。
这篇文章,投稿后杂志社特地让一位刚研究生毕业的女孩来做这篇文章的编辑,并且加了编者按,鼓励普通的会计人都要坚持不断追梦与圆梦。一个出身草根的普通人的经历,因为真实,所以更能引起共鸣。在2014年优秀文章评选中,这篇文章被读者评选为优秀文章。
感谢我的读者们。我努力写文字,就是为了传递一种能量,一种坚持、努力、不放弃、不抱怨的能量。我在鼓励自己,也努力去感染别人。
2016,让每一个日子都起舞
2016年三八节,《财务与会计》杂志第一次推出“会计职业女性风采专栏”。接到约稿后内心很忐忑。一共三期,一期八人,所有的嘉宾中,我觉得我是最普通的。能够在第一次就成为会计职业女性嘉宾,我想,在我的身上,也代表了属于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些特色,一些与众不同。
我写的文章题目是《让每一个日子都起舞》。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都希望,把我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用努力让自己过想要的生活。让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起舞,享受自己的每一分精彩。
在北京时,听杂志社的领导说,会计女性和会计先生的专栏今年已经开展到第三期,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计划满五年时,和《有梦会计人》一样,将这几年的文章结集出版。我盼望着这本新书能够早日出版。
文字带给我的,对人生的改变
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把一点一滴的感受记录下来,既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段记忆,更是为了给自己一点激励。生命不长,留一段记忆。每个人在走上写作道路前,都觉得这个目标和方向离自己有些遥远,因为那是我们暂未达到的领域,但只要我们沉下心,好好求索,便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认真地记录而添了很多色彩。
曾经自学过几年的汉语言文学,也接触过一些描述或修辞的写作技巧。比如一些排比或比喻,比如一些先抑后扬的春秋笔法。但真正下笔时,我发现,我想要表述的感受,试图描述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动人,值得让我摒弃言语的花哨与过多修饰。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字就是如此的有力量,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展示生命的过程。真实自有感染力,丰满自有创造力。
写作的过程,是没有功利的,也是轻松而惬意的。记得在诗词大会第三季里,那位外卖小哥雷海为在台上淡定从容,最终能够获得冠军,除了实力之外,我想就是他是真正地在享受与诗词相约的过程,而少一份功利之心。以功利为目的出发做一件事情,太在意结果,那是很累的。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急于要评职称,急于要得奖,或者要获得名与利,这样既辛苦,也无法享受这样一个过程。于我而言,写散文,是为了记录生活;写论文,是为了学习专业。无论哪一种过程,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一种过程,我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染他人,成就自己。
限于眼界和平台的限制,我觉得自己的文字多少有些肤浅,有很多种境界穷我一生或许也无法企及。这几年,也陆陆续续发表过一些文章,出版过一些书籍。能够让读者在某一点,某一方面觉得能有所受益,这一点就足以让一个作者为之欣慰。我希望,我写出的文字,是能够富有感染力的,能够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的。这样的文字,本身自有力量,即便置身午夜街头,四下寒冷寂寥,因了它的存在,也会顷刻阳光明媚。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