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底稿漫谈|首先,你要看上去“很专业”
不说理论了,直接谈实务。
实务就是——底稿都是有模板的。
模板是什么?模板是成体系的审计思路。这种思路不是审计助理的,而是底稿编制人的。所以——划重点——会填底稿不等于会审计。
对于初级的审计助理来说,模板是很重要的。因为谁都不可能指望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一篇达到及格水准的高考作文。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没有思路,就不会有底稿。
但是年审很紧张,助理不能指望项目负责人把你在现场放上十天半个月,在那里理论结合实际的去研究一项认定的审计思路。所以,最简单、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给你一套模板,大致通用的部分,你就填表格,特殊的部分,经理帮助你解决。
久而久之,对很多助理来说,审计就成了填表格。对另外很多助理来说,审计就成了复印资料。总而言之,审计就成了体力活。
谁都是从体力活干起来的,这个不要紧。要紧的是,一边干体力活,要一边动脑筋,先把体力活干漂亮,让自己看上去“很专业”。
怎么叫做“看上去很专业”?
一般来讲,通用的底稿模板就是帮助一个人实现“看上去很专业”的东西。再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从评分老师手里拿到“卷面分”。
不过,就现实情况看,“卷面分”也挺不好拿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能答完题都困难,就别说什么“卷面分”了。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认为,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的确,如果内容错了,形式再漂亮,也是白搭。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基本上很少会依赖助理们的审计底稿去做审计判断,他们对自己经验的信任要远远多于对助理们做出来的底稿的信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助理们都要根据经理发来的试算平衡表和调整分录汇总表修改自己的底稿的原因。
所以,对在专业之路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的助理来说,在审计技术层面,要做的就是尽力。而在体力活上,就要做的专业。
体力活包括什么?
比如复印。有的人复印的凭证,总会出现一道道的黑边。
比如索引。有的人的索引,总是乱七八糟。
比如说明。有的人的审计说明,永远都是一句话“未见异常,可以确认”。
再比如:有的人的底稿,数字字体花里胡哨,表格边线粗细不一,行高列宽随心所欲,表格底色五彩斑斓。
这些不重要么?
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挺重要的。有的脑筋是需要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去动的,但这些体力活怎么能做得又快又好,就是助理需要去做的。
如果觉得一张一张表格去刷格式太费劲,是不是可以运用录制宏来实现快捷键直接刷出需要的底稿格式?复印凭证总是有黑边,是不是想过只要垫一张白纸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核对工作完成之后,如果底色需要保留,是不是对每一种底色代表的含义做了说明,并说明核对的过程,如果不需要保留,是不是可以全部取消?
在我看来,对助理来说,限于能力,有些事项我们暂时做不到那么专业。比如,可能我们一时半会没办法那么清晰地表述我们了解到的事实、为何作出审计调整、调整的依据等等,但对这些事情,还是可以通过先把“体力活”做好,让自己“看上去”很专业。
如果你问我把底稿做得干净整洁、美观大方有什么好处?
以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当你的底稿“看上去”专业的时候,你会渐渐相信自己的“专业”,而且会要求自己“更专业”。
毕竟——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同样可以毁了一个人。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